九百二十八章 呂惠卿罷相(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49 字 10个月前

何為積年官僚?

那就是金風未動蟬先覺,梧桐一葉而知秋。

從細枝末節之中,提前嗅到政治斗爭的血腥味。

敏感性差一點的人,早都被無情的官場法則給淘汰了。

其實王安石復相後,章越又拜樞密副使,呂惠卿失勢之狀只要不是太愚蠢的官員,都能看得出。

到了蔡承禧彈劾呂惠卿後,最後一點顏面也沒有給呂惠卿留下。

言路的台諫們個個摩拳擦掌,至於官員們也是議論紛紛,原先親近呂惠卿的官員們似元絳等等紛紛私下或明面上表態與呂惠卿劃清界限,至於鄧綰等早與呂惠卿不和的,直接翻臉了。

沉括代表軍器監,易幟至章越麾下後,呂嘉問,李承之等亦先後叛之,唯獨章惇等數人不為所動。呂惠卿除了一個參知政事的位置,這相公當得也是殊無味道。

呂惠卿向天子,王安石言明辭官之意,不過王安石卻堅決不肯,官家見王安石不肯,也不答允。

呂惠卿心底懷疑是不是王安石故意讓自己留在台面上受辱。

這時候三經新義編撰已成,官家大喜讓三經新義由國子監刊印,國子監,宗學以及天下州學,縣學的讀書人都要用心學習參詳。

為了表示嘉獎,官家以修書之功加王安石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王雱直接為龍圖閣直學士,呂惠卿則加為給事中,直集賢院。

王安石,王雱都是力辭二職表示不敢接受。

說實話王雱也是一飛沖天,居然都擔任了龍圖閣直學士。龍圖閣直學士可謂是大龍,僅次於樞密直學士,位居三品。

當年章越破了木征,收了河州全境,也不過是拜龍圖閣直學士而已。

而王雱比章越還遲了六年中進士。

現在王雱居然憑著寫書的功勞,居然拜龍圖閣直學士,連章越聽說了都要掩面而泣說一句,官家你好偏心啊。

王安石也知道封賞太過,請求王珪幫他推辭。

而呂惠卿呢?

呂惠卿接受了官家給予的給事中之職,呂惠卿認為自己這些封賞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在王安石,王雱眼底呂惠卿此舉便沒有與他們父子共同進退。

呂惠卿則借此機會再度向官家第三度請求辭相,並解釋了修改《三經新義》之事。

呂惠卿奏道:「陛下,之前臣弟呂升卿已就刪改三經經義之事,向王安石,王雱道歉過了。然蔡承禧彈劾臣弟時,安石卻不為臣弟辯解。」

官家道:「卿誤會了,王相公極力為卿和卿弟解釋。」

呂惠卿聞言低頭想了想,莫非蔡承禧所奏另有小人鼓動?

官家想起王安石對呂惠卿的評價道:「卿莫要逆料於人啊!」

呂惠卿聞言大怒,天子這話什么意思?難道是說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嗎?我呂惠卿在天子和天下人眼底難道就是小人嗎?

呂惠卿堅定地道:「陛下,臣求出外!」

官家道:「卿無事而求去,到底何也?」

呂惠卿氣道:「陛下,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臣自度不能,所以求止。」

「熙寧七年時,安石因鄭俠彈劾之去,朝中一時缺人,故而臣斗膽受命不辭,今安石復來,臣理應求去。因陛下挽留再三,故臣才盤桓至今。」

呂惠卿之前都沒言明是因王安石復相而請求出外,如今在天子面前將事挑明了,這便是一山不容二虎了。

官家則繼續挽留道:「卿還是因蔡承禧言卿之弟嗎?此事無關於卿?」

呂惠卿道:「縱然是蔡承禧言臣,然臣無過嗎?難道不能為此求去?」

官家道:「安石復相,朕正要卿二人同心協力,卿為何偏偏要在此時求去?」

呂惠卿道:「陛下難道不見王安石此來,主政與昔日有異嗎?如此反復,不知打算日後遺於何人?」

官家道:「何以至此?」

呂惠卿道:「陛下,既是所聽不一,與安石爭又不勝,百官紛紛,莫可調御。臣能為陛下言心腹之言到此,著實難矣。」

官家聽了皺眉,呂惠卿這已是在赤裸裸地挑撥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系了。

君相之間乃千古第一難事。

王安石任相七八年,官家對王安石心底確實積累了許多的不滿。

但不滿歸不滿,這是君權與相權權力斗爭的必然結果,天子也是心知肚明,這不是王安石這個人的問題。

王安石此人沒有半點私心,他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天子也不容人這么明目張膽地挑撥他和王安石之間的關系。

官家道:「王安石是見天下之事乃有可為,故而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