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二章 自誠明(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62 字 8个月前

王安石的卧房里彌漫著濃重的葯味,見王安石坐得有些艱難,章越主動給對方背後遞上靠枕。

王安石問道:「要如何自誠明?」

章越道:「兩等辦法,一等是格物致知,還有一等是盡心知性,前者學於外,而後求於心。」

「正如聖人生而知之,賢人學而知之。說白了愚鈍的人,師長要多教一些,聰明的人,師長讓他自己去悟。」

格物致知出自大學,而盡心知性出自孟子,章越此論是出自王陽明。王陽明把格物致知(朱子)的主張,與自己心學盡心知性的主張融合一下,分別對鈍根和利根的人因材施教。

王安石當然不知王陽明之說,覺得章越這說法果真是耳目一新。

王安石又問道:「可否具體言之?」

章越道:「有的,如方才所言大學里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誠意在於毋自欺,在誠之下,便是正心。正心之下,當是一個靜字。靜字之下,當是一個敬字。」

王安石聞言深以為然道:「一個敬字極好,這空碗方能盛水。心空了,人也就靜了,也就能容物。」

章越道了一句:「其實在在下眼底丞相便是自誠明的人,生而知之。」

高帽子抓住機會就給王安石戴上。

王安石聞言微微一愕,然後道:「非也,我乃學而知之。」

章越對王安石道:「在下年少最喜歡丞相的文章,便是讀孟嘗君傳,其次為游褒禪山記,當年未見丞相前便仰慕許久,常想出閩之後到了汴京,第一個見的人便是丞相。」

王安石訝道:「當真?」

章越點點頭道:「可惜丞相將在下以為是攀龍附鳳之輩,掃之門外!」

王安石聞言微囧道:「我還以為你當時是虛言。」

王安石心道,當時似你這般從四方而來拜訪老夫的少年人不計其數。

頓了頓王安石歉然道:「是老夫不能識人。」

章越道:「丞相是自誠明的人,自誠明者能識己,又何必識人呢?」

王安石聽章越稱自己為自誠明的人,他深以為然。

他自己年少束發讀書而起,便被旁人視作格格不入。盡管他那時候已是神童,任何書一過目便終生不忘。

任揚州簽判時,韓琦便不喜歡他。

任群牧判官時,群牧使包拯向他敬酒,他堅決不喝。

釣魚時,仁宗皇帝看他吃魚餌,便給自己下了一個奸詐的評論。

王安石一直是堅持自己的人,寧可花功夫來做學問,也不肯花功夫來修飾自己,讓自己如何讓別人喜歡。

他記得年少時有個同鄉叫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能詩,但後來每見一次,便一次不如一次。

後來他得知父親以方仲永為豪,當初稱耀鄉里,不使之學,最後泯然於眾人。

王安石就此寫了一篇文章引以為戒,戒浮誇之心,做到了自誠明。

縱使那么多人不喜歡他又如何,他王安石不是不會經營人情世故,而是懶得經營。

人情世故都是弱者適應與強者交往時所需要的。他王安石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誠以事人,漸漸地反而別人都來適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