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是你動手,還是我動手?(1 / 2)

</br>一般來說,院士都是很忙的。

在院士的手下讀研,相比起在普通教授手下讀研來說,會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自己支配。

在盧院士這里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6舟便深刻體會到了這點。

辦公室里一共有六張桌子,其中一張是屬於盧院士的,另外五張桌子一張屬於6舟,另外四張分別屬於四個博士。

而這間辦公室,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空著的。

金陵大學沒有粒子對撞機這種牛逼上天的玩意兒,所以有些實驗得到上京那邊去做。老先生本身又是bes111、1hb等國際合作組織的成員,除了實驗之外,經常還會有各種會議要開,可能這兩天還在上京,過兩天便飛到了滬上。

6舟掰著指頭算了下,自從拜在盧院士門下之後,見過這位老大爺的次數,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而這僅有的幾次見面,這位老大爺除了給自己畫了個大到沒邊的考試范圍之外,更是一堂課都沒指點過自己,全靠自己下去學。

倒是物院那些老教授,因為總是去蹭課的緣故,他算是認識了一大圈。

因為這種放羊式管理,大多數時候,6舟都是自己在規劃自己的學習節奏。

而這樣一來,和讀本科的時候,似乎也沒什么區別?

至少他沒感覺到哪里有什么不同。

不過這樣也好,6舟早就習慣了這種自學的節奏。如果真有人追著他屁.股後面,天天過來給他布置作業,或者讓他坐辦公室里搞研究,他反而會覺得不適應。

每天要么刷刷系統給他布置的那份書單,要么看兩篇高等量子力學、量子色動力學方面的文獻,要么便是去蹭兩節課或者講座,提升自己在理論物理領域的姿勢水平。

上一個任務獎勵他的3o片專注膠囊派上了大用場,在嗑葯式學習法的幫助下,節省了他大量重復閱讀的時間。

在系統給他布置的書單中,理論物理大概只占三分之一,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凝聚態物理中的材料物理方向,以及附帶一點點分子化學、化學材料學方面的知識。

而關於這一點,其實看獎勵任務的經驗分布,便足以看出來了。

經過三月份整整一個月的不懈努力,6舟總算是將愚人節的那天,將任務推進到了最後一步。

……

【書單閱讀(15/15),文獻閱讀(5o/5o),一組實驗(o/1)】

站在一片純白的系統空間中,看著半透明的全息面板,6舟松了口氣。

「終於只剩下最後一個實驗了么。」

實驗題目為鋰離子電池電極中鋰枝晶形成的實時原位觀測,做這個實驗需要用到帶定時拍照功能的數碼顯微鏡,還需要在充滿氬氣的手套箱中組裝1ifepo4/石墨電池,以及使用bk-68o8電池測試系統進行電化學測試,同時在數碼顯微鏡下觀測。

對於毫無材料化學實驗經驗的他來說,做這種實驗無疑是地獄級的挑戰,不過好在他倒是有可以拜托的人。

最後看了眼屏幕中的任務獎勵,6舟默念一聲,意識退出了系統空間。

離開系統空間之後,6舟拿出手機,給劉波師兄打了個電話過去。

電話接通之後,6舟打個招呼,便開門見山地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聽完了6舟的請求之後,劉師兄疑惑皺眉道:「你想借實驗室?」

6舟:「是的,不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