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通往山頂的一小步(1 / 2)

</br>圓法的全稱為「哈代·李特伍德圓法」,不但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工具,更是解析數論中常備用到的重要工具。

而關於這個工具的明,並非是在哥德巴赫問題上。現在數學界普遍認為的觀點是,這一概念是哈代在與拉馬努金研究「整數拆分的漸近分析」問題中最先出現的,而後在哈代與李特伍德合作研究華林問題時,被補充完整。

如今,作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工具,這項工具已經被後世的數學家揚光大。

比如站在講台上的赫爾夫戈特,便是當今數論界中,圓法理論的大牛。

「……哥德巴赫猜想的內涵為任意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我們姑且稱之為猜想a。」

「……由於奇數減去奇素數是一個偶數,猜想a認為任何偶數都等於兩個素數之和,故而用猜想a可得推論猜想b,任意大於9的奇數都可以寫成三個奇素數之和。」

開場白說到這里,赫爾夫戈特頓了頓,繼續說。

「而我所講述的『圓法』,便是證明其哥德巴赫猜想的弱猜想,即猜想b!」

猜想a成立,猜想b一定成立。

但反過來,卻不行。

至於為什么,這涉及到一個邏輯數學中很有趣的問題。用初等數學難以描述,但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解釋的話,就是「任意大於9的奇數與奇素數之和」所組成的集合,與「任何偶數」這一集合不等價,且交集中的所有元素無限多,亦不可窮舉證明。

其實抽象的來看,無論是圓法的「偶數集合」還是篩法的「1+1形式」,大家都是半斤八兩,都差最後的臨門一腳。

這個距離可能是隔著一條河,也可能是兩山對望。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赫爾夫戈特也不廢話,在白板上寫下了一行算式。

【……當2n,有(n)=1/2n(n2/n3)n(1-1/(p-1)2)n(1+1/(p-1)2),(1+o(1))】

看到這行算式的瞬間,6舟眼睛微微一亮。

這行表達式倒不是老先生隨手亂寫的,正是哈代與李特伍德這兩位數論界的大佬,在1922年那篇論文中提出的眾多表達式之一!

在研究孿生素數猜想的時候,6舟正好查閱過那篇文獻,甚至對其中的部分結論進行過引用。

也正是因此,他對這個可以說是印象深刻了。

看來這報告會,有點意思啊。

站在白板前的老頭一言不,繼續在拿著記號筆唰唰唰地寫著。

會場內鴉雀無聲。

不只是6舟聽的很認真,就連其它到大佬們也聽的很認真地在看。

術業有專攻,即便是大佬,也不可能在一瞬間就深入到別人的領域中。所以一般報告會上的論文,都會在會議官網上提前放出,供人預習,將准備問的問題寫在筆記上。

如果報告會並沒有解答自己的問題,在提問環節將問題提出,這才是聽學術報告會的正確姿勢,並不只是單純地過去看個熱鬧、鼓個掌就算參加過了。

四十多分鍾的時間過去,赫爾夫戈特停下了手中的記號筆,轉身看向會場。

「基本證明過程就是這樣了,有什么問題的話,現在可以提問了。」

6舟舉起了手。

赫爾夫戈特和6舟對上了視線,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起來言。

掃了眼筆記,6舟站起身來,提問道。

「關於您第34行列出的算式,我存在疑問。您對=∑a(n)z^n+δ(n)的運算中,直接得出每一個整數n>o。我猜測您用的可能是柯西-古薩定理或者它的推論留數定理。但你是如何判斷函數f(s)是全純函數?」

會場內響起小聲議論。

顯然,6舟問的這個問題,問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赫爾夫戈特意外地看了6舟一眼,轉身在白板上寫下了一行算式,然後記號筆在上面敲了敲,「懂了嗎?」

看到那行算式,6舟表情略微恍然,點了點頭。

「懂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