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投稿《自然》(1 / 2)

</br>普林斯頓的化學專業雖然不像物理和數學那么出名,但也排在全球15名。若是精確到有機領域,排名還得往前靠一點點。

尤其是11年之後建成的弗里克化學實驗室,更是北美排名靠前的化學實驗室之一。雖然領域內的大牛比不上top1的麻省理工,但硬件條件也不會落後太多。

很多人認為普林斯頓沒有牛逼的實驗室,其實只是一種美麗的誤會。在常青藤盟校中,普林斯頓的校友會絕對算是有錢且出手闊綽的。而這一點,從6舟那4o萬美元的年薪就能看得出來。

在威滕的介紹下,6舟認識了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羅j奇里克pau1j.hirik教授。

這位教授雖然看起來很年輕,但在有機化學領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大牛。而且就在今年16年,他剛剛因為在siene上的一篇論文,獲得了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

數論中哥德巴赫猜想的「11」聞名遐邇,在有機合成中同樣存在類似的難題,比如著名的「22」問題。

烯烴環加成反應在有機合成中非常常見,著名的die1sa1deπ2π環加成反應就是由二烯4π和烯烴2π在熱條件下形成六元環。

然而,另一種看似更簡單的2π2π烯烴環加成形成環丁烷環的反應,就沒這么容易了。由於軌道對稱性的限制,這種反應往往需要光化學反應條件來激活,但這種反應途徑往往效率低、特異性差。

而奇里克教授,在15年投稿siene的那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鐵催化劑在溫和加熱條件下將簡單的原料烯烴轉化成環丁烷結構。

據悉,工業界對這項技術充滿了興趣,而相關的專利,也為這位教授帶來了數百萬美元的回報。

當得知6舟對計算材料學感興趣,奇里克教授立刻對他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邀請他前往了自己的實驗室。

在普林斯頓這個神奇地方,可能出現被吸引過去搞數學或者物理的歷史學家,但卻幾乎沒有哪個位於學科鄙視鏈頂端的數學教授,願意跑去研究其他東西,即便很多東西比數學更來錢。

「計算材料這門新興學科的地位雖然在上升,但很多研究這一塊的人最後都去了硅谷搞圖形處理,說起來你為什么會對這個方向感興趣?」給6舟遞了一杯咖啡,奇里克教授邀請他坐下之後,好奇地問道。

「因為,數學是一個有趣的東西,我打算試著讓它在更廣闊的領域綻放光彩,而不僅僅是數論這座象牙塔里。」6舟笑著說道。

「你的觀點很獨特,」奇里克靠在了椅子上,笑著調侃道,「每次我和高等研究院的教授爭論這個問題,他們都會板著臉告訴我,數學應該是純粹的。」

「他們說的沒錯,數學確實是純粹的。不過在我個人的觀點中,由純粹的研究展而來的工具,卻不一定非要用於解決純粹的問題,」6舟笑著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事實上,我在前往北美之前,有參與過類似的項目,只是因為太忙沒能繼續。為了完成我的研究,我想借用一些實驗器材。」

其實主要是為了寫論文,目標產物的設計方法他都已經注冊專利了,甚至類似的實驗已經在金大的實驗室完成過一遍。

不過他現在是普林斯頓的教授,為了論文的可信度,他也必須把實驗再做一遍。材料學的論文和數學不同,必須在論文中標注實驗地點和實驗設備編號等等。

如果他用一年前的數據,而且還是在太平洋另一邊,很可能被懷疑是捏造數據而無法通過審稿。因為負責同行評審的學術編輯,是不負責「重復實驗」的,所以只能在這些細節上嚴格把關。

畢竟,你不能要求別人抽出時間幫你審稿,還自掏腰包幫你把實驗再做一遍。

所有的評審工作都是默認建立在投稿者對自己提供的數據絕對誠實,並用自己的學術聲譽作擔保。所以偶爾會出現一些論文登刊了,轟動了,被更多的同行關注了,最後卻被期刊撤稿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生物領域最為常見,因為很多生物實驗真的是隨緣。

看了眼6舟拿出來的器材清單,奇里克教授很大方地拉開了抽屜。

因為清單中列出的實驗器材和材料並不是什么危險的東西,得知6舟有過實驗經驗之後,他便很放心地將鑰匙丟在了他的手中。

「沒問題!拿去用吧,不過在做實驗的時候記得一定小心。」

將鑰匙塞進了兜里,6舟笑著說道:「我保證你借給我的器材實驗之前是什么樣子,實驗之後還是什么樣子。」

「不,我的意思是,別把自己弄壞了,」奇里克開玩笑道,「我寧願是儀器出了問題,也別是你出問題,否則高等研究院的人一定會把我給撕了。」

6舟哈哈笑了笑,留下了一句「肯定不會」,便起身與他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