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動作要快!(1 / 2)

</br>弗里克化學實驗室的硬件水平確實不愧為全美頂尖水平,財大氣粗的普林斯頓不僅僅舍得在教授身上花錢,在儀器上的投入也絲毫不含糊。

很自覺地把最新款的mor高精度電池測試系統給搬了過來,康尼看著6舟憨厚一笑。

「整個弗里克化學實驗室最好的電池測試系統就這家伙了,我替您借來了!」

6舟:「其實用不著這么好的電池測試系統……」

康尼解釋道:「可是您說過,在儀器上投資,總好過將預算花在重復實驗消耗的樣品上。」

盯著康尼看了兩眼,6舟忽然覺得,這小子一點兒也不像他看起來那樣憨厚。

這購買機時的錢,可都是記在他賬上的。

若是以前的話,6舟肯定會心疼一會兒。

不過現在的話……

好吧,浪費是可恥的,他還是有點兒心疼。

不過沒那么疼就是了。

將儀器的事情暫且放在一邊,6舟一臉嚴肅地問道:「電池樣品會做嗎?」

康尼立刻說道:「沒問題,這很容易!」

6舟想了想,做出了吩咐:「11、14號樣品由你負責,我負責15、23號樣品。按照3o%,2o%,1o%的質量分數將空心碳球粉末與單質硫混合,制成正極材料,然後組裝鋰電,該怎么做懂的吧?」

康尼立正挺胸道:「當然!」

負極材料沒什么好說的,因為合成工藝簡單,現在改性pdms薄膜與銅芯鋰片的組合不僅僅是工業界的標配,也成了各大材料學研究所的標配。

至於正極材料,就稍微要花點心思了。

不只是空心碳球,一切碳納米材料都存在類似的麻煩。

簡單的機械攪拌與研磨只能使空心碳球團聚體宏觀地與基體粉體混合,對團聚體自身的分散無能為力。

在采用球磨法將空心碳球與單質硫混合之前,還要通過添加聚氨基甲酸乙酯等表面活性劑將其分散在乙醇,然後再與單質硫混合。

至於剩下的步驟,和當初6舟做鋰電實驗也沒什么特別大的區別。

在手套箱中組裝電池,然後接上電池測試系統,通過大量的充放電試驗來確認,這些材料在電極中的性能。

這些工作都沒有什么技巧可言。

事實上,材料學的研究本身就沒什么技巧。

當前的新材料研主要依據便是研究者的「科學直覺」和大量重復的「嘗試法」實驗,利用有限的條件去現一條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再次基礎上建立一套在有限范圍內適用的理論,那便算是相當厲害的大牛了。

數學的方法雖然能縮小實驗的工作量,但實驗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

記得上一次爆肝,還是去年這個時候。

為了完成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步,6舟將自己關在不到二十平方的世界里,完全沉浸在數字的迷宮中,尋找著最終的出路。

和當時的感覺比起來,現在的感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種久違的感覺,還真是令人懷念。

距離第一次實驗開始,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星期。

在這段時間里,6舟除了沒睡在實驗室之外,其余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實驗室里。

再加上兩天前,在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指揮實驗的楊旭,將空心碳球比表面積和孔徑對硫負載量、電解質中多硫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等數據的影響制成了表格,送到了他的郵箱。

為了不耽誤那邊的工作,他需要盡快根據這些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制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

事情似乎全都堆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