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登刊《JACS》!(1 / 2)

</br>六月份,化學界生了一件大事。

或者也可以說是兩件。

在最新一期的《jacs》上,刊登了兩篇重量級的論文。

尤其是由斯坦利教授的研究團段撰寫的《一種籠狀碳分子與硫單質復合正極材料》,不只是在材料學界,在整個新能源領域都掀起了一場地震。

早在一個月前,專利號下來之後,賓漢頓大學的材料學實驗室就放出了相關的消息,現在材料學和工業界總算是看到了這篇論文的真容。

雖然對於斯坦利教授是否真正解決了鋰硫電池這項技術存在疑慮,但是學術界普遍持有樂觀的觀點。

畢竟斯坦利教授本身就是鋰電領域的大牛,再加上有著埃克森美孚的支持,論文的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

不少研究機構,已經開始對實驗結果進行重復實驗。

也許用不了多久,鋰硫電池就會走出實驗室,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至於另一篇重量級的論文,則是充滿爭議的《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

在此之前,理論化學界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模型,可以對生在「界面」上的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進行透徹的闡明。

如果這個理論模型被證明是有效的,將有助於推動整個理論化學界對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研究。

然而,這個理論實在是太過於新穎,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前。

也正是因此,這篇論文的登刊,在理論化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因為克拉福德數學獎和亞當斯化學獎的份量,《jacs》絕對不會如此輕易地過稿,審稿人和學術編輯也確實一度拿不定主意。

雖然數學的命題可以通過邏輯上的自洽判斷真假,但數學領域之外的研究,尤其是涉及到應用層面,卻不能簡單地將「邏輯是否自洽」作為判斷命題真假的主要原因。

而且最難辦的是,也沒有幾個人能從數學的角度,分析6舟的數學模型在邏輯上是否自洽。

在理論化學界找到一個精通數學的學者或許不難,但想要在化學界找到一個克拉福德獎級別的數學家,就相當困難了。

至於通過事實的論據進行檢驗,聽起來是個好主意,但難度依然不小。

畢竟算這東西,不是什么實驗室都折騰的得起的。尤其是專門做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算,哪怕是租金都不便宜。

「anton」之所以能稱霸計算化學界的江湖這么多年,還不是因為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

不過,考慮到6舟在數學界和材料學界的影響力,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檢驗這個理論是否可靠。

這其中有理論化學方向的學者,也有應用數學方面的學者。

據傳言,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mpg),已經成立了一個跨學科的課題小組,聚集了幾位在數學、化學、凝聚態物理方向的學者,對6舟提出的這個理論模型進行檢驗。

或許用不了多久,一切便能水落石出。

但現在看起來,爭議還得持續那么一會兒。

不過相比起外界的議論紛紛,處在漩渦中心的6舟本人,則是淡定的多,甚至還在不慌不忙地做著下一個實驗。

就在《jacs》新刊行的第三天,他與d.e.shaw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第二個課題正好進入了尾聲,關於碳硫材料與有機質電解溶液界面的分子動力學模擬也終於有了結果。

將這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實驗數據打包送給了遠在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的楊旭之後,6舟正准備關掉筆記本,很巧地接到了薩羅特的視頻通話請求。

大概猜到了這位教授是為了什么事情找到自己,6舟隨手點了下接通。

果然,出現在視頻那頭的薩羅特,表情有些尷尬。

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語氣慚愧地說道。

「抱歉……我辜負了你的期望。」

聽到這句話之後,6舟倒也沒有責怪他太多。

「沒事,你不用感到自責,你已經按照我的吩咐,做了你該做的事情。」

科研不是種地,播下去的種子一定會有結果,沒必要對研究人員過分的苛責。

就像計算化學界的核武器「anton」,對同領域的研究一路碾壓一樣,斯坦利教授作為賓漢頓大學的材料研究所主任,掌握著的學術資源是薩羅特無法想象的。

再加上資本力量的支持,如果真讓薩羅特拔得了頭籌,那才叫中了彩票。

不過,就如6舟一開始猜測的那樣,無論是誰研究出了這項技術,對他來說都沒有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