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時代周刊》的采訪(1 / 2)

</br>《hcs-2材料:穿梭效應的終結者》

被設置了high1ights的論文,往往都是這一期期刊中,最為傑出的研究成果。

關於6舟的那篇論文,不只是標題被概括節選擇了封面上,在科技評論的版塊中,更是帶上了審稿人巴旺迪教授本人對他論文的評價。

雖然這評價只有短短的一行字

【坦白的說,論文中的數據我是不信的,直到我照著他的實驗報告自己做了一遍。】

也正是這短短的一行評價,讓某個人在看到了之後,羞愧的面紅耳赤……

遠在紐約州的賓漢頓大學。

最新一期的《科學》,正和一份實驗報告一起,被攤開在桌上。

而坐在辦公桌前的,正是被王海峰吹上天的斯坦利教授。

只不過此時此刻,他臉上的表情連憤怒都不剩下,只剩下一臉的難以置信和茫然。

看著那份實驗報告,伍茲輕輕嘆了口氣,聲音中帶著一絲頹然:「我們輸了。」

斯坦利教授的喉結動了動,想要說些什么,但半天都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三天前,拿到這本期刊的他,如遭晴天霹靂。

他根本無法相信,6舟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做出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那份實驗報告上的數據,漂亮得簡直像是編出來的一樣。

不信邪的他就和巴旺迪教授一樣,對實驗報告中的內容進行了重復實驗。

然而最終的結果,簡直完美到令他絕望。

雖然因為使用的葯品和設備有所差別,導致收集到的數據存在一定的波動,然而在大體上與6舟論文中得出的結果,依舊做到了基本吻合……

科學的前提是什么?

是可以被重復。

工業化的前提是什么?

在可以被重復的前提下能夠穩定產出。

毫無疑問,這項技術已經具備了這兩個要素,再加上hcs-2材料的優越性能,市場會選擇誰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想到這里,斯坦利教授臉上的表情不禁浮現了一絲苦澀。

無法重復實驗,恰恰正是他的軟肋。

雖然他一直在試圖補救,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耐心顯然不可能是無限的。尤其是hcs-2材料橫空出世,各大新能源企業已經開始按照hcs-2材料的標准,設計鋰硫電池產品。

就算他試圖挽救,也根本來不及了……

然而,斯坦利教授還是不忍心,就這么看著自己這半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

終於忍不住,他開口說道。

「再給我半年的時間!我一定能拿出你滿意的方案」

「沒有任何意義,我親愛的斯坦利教授,」打斷了他的話,伍茲嘆了口氣,聲音有些落寞,「除非你能做得比他更好,否則的話又有什么用呢?更何況……」

頓了頓,伍茲換上了頗為無奈的語氣,繼續說道:「更何況,沒准等你的研究出了成果,他們的hcs-3甚至是hcs-4都已經研究出來了。」

斯坦利教授張著嘴,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伍茲沒再說什么,甚至沒有責備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轉身走掉了。

與斯坦利教授的絕望截然相反的是,hcs-2材料的誕生,在整個新能源行業都掀起了一場地震。

鋰枝晶問題被解決之後,工業界重新擁抱了傳統鋰電,人們用上了續航能力更強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從那時開始,會有不少人開始憧憬著,下一代黑科技鋰硫電池帶來的美好未來。

而現在看來,這場夢似乎還在醞釀之中,就已經變成了現實。

不少幫3電子器廠商代工電池生產的工廠,才剛剛完成了生產線的改造,將鋰離子電池的產能調整成了鋰電池,現在又不得不繼續設計新的產能調整方案,開始准備擁抱鋰硫電池的新時代……

……

自從論文登刊之後,6舟最慶幸的一件事情便是,自己成立了星空科技,並且將專利授權、定價等等一系列問題,一股腦的塞給了他的經理和法務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