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只是一個數學教授(1 / 2)

</br>上京,二環內,一間古色古香的書房。

紅原木的辦公桌前,一位老人坐在那里,正閱讀著手中的信件。

雖然信上的東西他看不太懂,但他的助理已經幫他標出了其中的重點。將那些專業性太強的段落拋開不去管,只挑重點看的話,他還是能看懂的。

就在這時,走廊外傳來腳步聲,辦公室的門輕輕叩響。

老人放下了手中的信,開口說道,「進來吧。」

門推開了,一位穿著正裝的老人走了進來,表情恭敬的說道。

「長老,您找我?」

「有件事我拿不定主意,想咨詢下你,」看著走進門的吳老,坐在辦公桌後面的老人,緩緩開口說道,「關於那個年輕人,你覺得是一等獎好還是二等獎好?」

雖然老人沒說那個人的名字,也沒說究竟是什么一等獎,但吳老立刻猜到了老人所言的那人是誰。

遲疑了片刻,吳老開口說道。

「我認為無論是一等獎還是二等獎都不合適,比起國家自然科學獎,還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更加合適。」

國家科學進步獎雖然也是國家最高五大獎之一,但比起國家自然科學獎稍微低一個層級。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大概類似於市三好學生和區三好學生之間的差別。

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老人思忖了片刻,像是自言自語一樣說道。

「八十年代的時候,陳先生因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照這個道理,他理應配的上這份榮耀。」

仿佛猜到老人會這么說,吳老心中苦笑了一聲,勸說道。

「八十年代的情況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國內學術界落後世界一大截,那時候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僅僅是哥德巴赫猜想,它更是一面旗幟。但現在不一樣了,哥德巴赫猜想僅僅只是哥德巴赫猜想,它只是一個數學命題而已。」

老人笑了笑,說道:「那鋰硫電池呢?這總算是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成果了吧。」

根據原先一三五規劃新能源展戰略白皮書中做出的規劃,要在2o2o年將電池的容量提升到3oo-35owh/kg,同時在造價上達到1元/wh的成本目標。

而現在,隨著鋰電池相關技術的連續突破,市場上電池容量比預期中的數據已經翻了幾倍不止,這一目標毫無疑問已經被額完成。

作為「鋰枝晶問題」以及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技術難題的解決者,在華國整個新能源展戰略布局中,那個年輕人的研究成果,毫無疑問可以記上一筆頭功。

對於這個有能力、又敢為人先的年輕人,老人是怎么看,怎么覺得喜歡。

大概猜到了長老的態度,身為科技部一把手的吳老,一時間也是不禁犯了難。

其實出於情理,他也認為6舟配得上這個榮譽。

但由國家機構頒的獎項,畢竟和學術機構頒的不同,需要考慮的東西也不僅僅只是學術上的問題,還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尤其是其它人的反應。

沉默了片刻之後,吳老換了個委婉的角度,開口勸說說道。

「您現在將這份榮譽頒給他,若是等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又該怎么辦?難道把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譽頒給他嗎?」

老人並不在意地笑了笑,「若他真有這本事,又有何不可?」

吳老輕聲嘆了口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過八十歲,若是頒給一個年輕人,恐怕難以服眾……」

猶豫了下,他繼續說道。

「而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他來說,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未必是一件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