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更大的發射功率!(4/4)(1 / 2)

</br>留給「he-3」項目組的時間不多了。

所有人都像是上緊了條的鬧鍾,在和時間賽跑。

終於,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台略顯粗糙的原型機,總算是完成了。

整個原型機分為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用來加並射氦3原子的「原子槍」,另一部分則是安裝在真空室內用於接收氦3原子的靶材料。至於那些連接在設備上的電腦,和各種觀測元件,那都是必須的,無需再提。

至於為什么說這台原型機做工粗糙……

那是因為它身上零件,幾乎都是拼湊出來。

原子槍的加軌道,用的是阿貢國家實驗室淘汰下來的小型粒子加器改裝的。用來束縛等離子體的真空室,則是ppp1當初在研究仿星器時設計的實驗體。

整套實驗設備,最多將內部的等離子體加熱到七千度,距離一億度高溫差得遠,束縛等離子體的電磁場,距離仿星器的1ot也差了不止一個量級。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已經足夠了。

任何實驗都是從證明它的可行性開始,他們並不需要在這個簡陋的真空室內完成一次核聚變點火,甚至不需要完全模擬仿星器內的等離子體那驚人的密度。

他們只需要成功地從這些等離子體中收集到數據,並分析這些數據,得到比等離子體「診斷」更精確的「觀測」結論。

最後,再解決「方法遷移」的問題,讓這台觀測設備能夠在仿星器上奏效就可以了。

其實,6舟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把wega實驗組淘汰下來的仿星器弄到就好了。

但他也就是想想而已,拉澤爾松教授明確告訴他,那玩意兒不是用錢就能買到的。

總之,這台原型機算是完成了!

粒子加器的軌道為原子槍「上膛」,接受氦3原子的靶材料,則是被廣泛用於高荷能粒子的撞擊實驗的鎢鈦合金。在靶材料的後面,還有用於接收撞擊數據的不同靈敏度以及功能的探針。

到目前為止,雖然整個工程中也碰到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還算順利。

當最後的調試完成,拉澤爾松教授立刻迫不及待地宣布開始了第一次實驗。

實驗室里的研究員已經為了這個項目熬了無數個日夜,付出了無數汗水。現在終於完成了整個裝置的組裝,他們需要一次成功,來提升士氣!

然而……

事情的進展,並沒有所有人想象中的那么順利。

氦3原子被射入高溫壓等離子體的瞬間,如預期中的那樣在短時間內被加熱到了等離子態,連接在模擬裝置外壁上的探測器,也如願以償地收集到了氦3因為碰撞等原因而產生的電磁波數據。

命運似乎和這里的所有研究員開了個玩笑,原子槍射的氦3原子並沒有能如願以償地穿過等離子體。

不管它最終射向了何方,總之沒有擊中靶材料。

顯然,他們成功的射了子彈。

但,並沒有成功回收子彈。

毫無疑問,第一次實驗失敗了……

……

第21次實驗結束。

實驗室內的氣氛異常凝重。

安裝在把材料後方的探針,依然沒有偵測到氦3原子撞擊靶材料出的信號……

實驗進行到現在,他們正面臨著項目開始以來最大的瓶頸。

如果射出的子彈無法回收,那么這顆子彈將毫無意義。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一名可控核聚變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