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螺旋石的困境(1 / 2)

</br>當稿件漂洋過海地到克雷伯教授郵箱的時候,螺旋石7-x實驗室的會議室內,正在進行一場很嚴肅的會議。

坐在這里的有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甘瑟·海辛格教授這樣的大牛,也有亥姆霍茲聯合會派來的負責人,也有來自ppp1實驗室、國際原子能機構、華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等iter工程參與方的訪問學者。

如果拉澤爾松教授沒有從ppp1辭職的話,此時此刻坐在這里的人也應該有他。由於he-3原子探針技術在等離子體觀測方面扮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到現在「he3項目組」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但現在,坐在這里的並非拉澤爾松,而是他的助手拉弗恩·布歇爾一位年僅三十多歲的博士。坐在一群大佬們的旁邊,這位新人表情有些局促,在會上不怎么敢說話。

至於為什么會議氣氛如此嚴肅……

還得從上個月說起。

就在上個月,螺旋石7-x終於完成了水冷偏濾器的安裝。

原本根據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計劃,水冷偏濾器將徹底解決反應室溫度的問題。

然而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理想。

被加熱到一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確實被約束在電磁場之內,水冷偏濾器也確實揮了作用,但第一壁溫度上升的度,還是過了現場工作人員的預期。

隨著大量來不及散失的熱能被堆積,第一壁材料溫度不斷升高,漸漸開始威脅到仿星器軌道的安全。

為了避免生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人員不得不關掉了設備,提前終止了這次試驗。

最終,完成水冷偏濾器安裝之後的仿星器,高溫壓等離子體的約束只維持了6分鍾。

比起國際主流研究方向托克馬克裝置的一百多秒來說,這個成績已經相當出色了。

但對於仿星器而言,這個成績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看著手中的研究報告,克雷伯面對著會議桌前的專家和學者們,做著簡短的報告。

「……水冷偏濾器已經安裝完成,但現在問題是,等離子體的約束情況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根據反饋的數據顯示,從227秒開始,少量脫離束縛的等離子體與第一壁接觸成為熱量堆積的主要原因,最終導致第一壁材料上熱量的累積度過了水冷偏濾器的冷卻效率,也出了我們的預期。」

聽完了克雷伯的報告之後,來自亥姆霍茲聯合會的厄多爾教授忽然開口了。

「你的意思是,問題不是出在水冷偏濾器上,而是仿星器中的等離子體失控了?」

螺旋石7-x實驗室雖然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設施,但包括這台仿星器在內的整個研究設施,卻是馬普學會與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共建的。

作為德國境內僅次於馬普學會的第二大科研組織,亥姆霍茲聯合會在聚變能領域還是相當有言權的。

「不是失控,是等離子體的自然散,就算是恆星也不可能讓每一顆等離子體都規規矩矩的繞著軌道跑,總會有那么幾顆等離子體撞上第一壁,而這是可以接受的誤差,」對於來自亥姆霍茲聯合會的質問,克雷伯強調了一遍說道。

厄多爾教授眉毛挑了挑:「只是幾顆?」

克雷伯:「……這只是一種比喻,我當然沒法給你一個具體的數量。我只能告訴你,至少相比起主流的馬克托克裝置,我們在磁約束上做的已經很出色了。」

眼看著兩人要吵起來,海辛格教授輕咳了聲,打斷了兩人的爭論。

「問題已經很清楚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繼續爭執。」

停頓了片刻,海辛格教授繼續說道。

「我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更改現有的控制方案,一個是更改我們的冷卻系統。」

要么通過更精確的電磁場控制減少在第一壁上的等離子體,要么換一個性能更強的水冷偏濾器,提高冷卻性能。

「改進現有的控制方案恐怕很難,」克雷伯教授搖了搖頭,「如果有更好的控制方案可以替代,我們早就用上了。」

一直沒機會開口的布歇爾試圖插話道:「那更換水冷偏濾器呢?」

「這不現實,哪怕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改裝,也不可能。」海辛格教授搖了搖頭:「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得在趕在2o2o年之前兌現我們做出的三十分鍾承諾……而我們最多只有兩年的時間。」

會議室內氣氛有些沉重,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正如海辛格教授所言,時間才是一切的關鍵。

水冷偏濾器可不是電冰箱,這種毫米甚至是微米級的工程,每一步的難度都高的誇張,想要重新組裝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說重新設計裝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