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引以為戒(求月票!)(1 / 2)

</br>斯德哥爾摩市徹底進入了黑夜,而遠在地球另一側的華國,天空正朦朦亮著。

由中央為諾貝爾獎的性質定調,經過了一晚上的剪輯與修改,最終定稿的新聞登上了六點檔的新聞聯播,以及八點檔的國際新聞。

雖然因為時差的原因,ctv沒有像歐洲部分電視台那樣,對諾貝爾獎的現場進行直播,但ctv卻拿出了整整一集新聞聯播的時間,對這個舉國同慶的時刻進行了報道。

電視熒幕中,身著燕尾服的陸舟走上頒獎台,從卡爾十六世的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牌,並且贏得了全場賓客的掌聲。

在看到那全場賓客起立鼓掌的瞬間,目睹著眼前的一切,不少人都激動的熱血沸騰,甚至是熱淚盈眶。

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學生,尤其是剛剛畢業踏入學術界的博士,尤其是那些奮斗在科研崗位上的科研工作者

從那年輕的身影中,他們不只是看到了諾貝爾獎的榮光,更是看到了希望。

華國的學術界正在崛起,華國的學者正在走向世界,華國的聲音正在重新定義著科學。

對於真正從事學術領域工作的人而言,還有什么事情比這更值得高興呢

沒有任何意外,在網友們的熱議討論中,陸舟的名字再次登上了當天圍脖熱搜的頭條。

尤其是轉發新聞聯播的央視官微,幾乎已經被占領。

666

陸神流弊

卧槽,九百萬克朗有沒有吊大的來說下,這得多少軟妹幣

華國v5拳頭拳頭

我們導師說一個研究人員的黃金時期只有30歲到40歲這十年。24歲諾貝爾獎,簡直太可怕了。

最可怕的不是他才24歲,可怕的是他每一年都能拿出足夠出色的成果,即便是愛因斯坦,奇跡年也只有26歲那一年而已。但陸神,從二十歲那年開始,似乎就沒停過

當然了,就算是天大的喜事,也難免會有那么一兩只蒼蠅在你眼前到處飛,試圖炫耀自己那芝麻大點的腦子。

尤其是在圍脖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只要拿著鍵盤,人人都是領導人。

然而不同的是,這類人看似站在了國家的高度考慮問題,但唯獨缺乏領導人的「高度」,以及國際視野。

雖然說起各種著作的名字似乎如數家珍,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看似「了如指掌」,甚至還能給歷史上的學者像梁山伯好漢一樣排個高低座次,但事實上,這類人對於政治和科學乃的理解,卻基本上源於「紅色警戒」和「帝國時代」這類電子游戲

因此,在一片祝福聲中,總是少不了冒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發言。

垃圾不就是一個諾貝爾獎嗎不過是洋人發的獎,有什么好領的呵呵,怕是和那個姓楊的物理學家一樣,只會寫寫論文而已,整天研究些基礎科學,有什么用能造飛機導彈大炮原子彈嗎不能的話干脆別回來了回來了也是浪費國家的糧食和錢

類似的帖子永遠代表著一部分人的觀點。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這類人並不是大多數。

他不但沒有獲得任何贊同,甚至很快便淹沒在人民群眾的口誅筆伐中。

驚了,樓主是吃飛機大炮長大的嗎好奇樓主是用的什么型號的導彈發的這條圍脖。

九年義務教育任重道遠。

扛著紅旗反紅旗,打著愛國的名義礙國,樓豬這種人可以說相當典型了。還捎上了楊老,楊老也是你配評價的

那么問題來了,樓主有什么用除了浪費國家的糧食

樓主家的阿黃:我也就不小心生了樓主而已,我對不起。

最後,帖子不見了。

也不知道是被管理員刪了,還是樓主見自己一句話引起了公憤,趕緊息事寧人。

但事實也證明,即便是全國人民都喜聞樂見的事情,也並不一定所有人都喜聞樂見。

有的人是出於無知的宣泄。

但也有的人,是出於自身利益。

比如王海峰,大概便是其中之一。

陸舟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耗。

走在折大的校園里,每每聽見那些毛都不懂的本科生們在那兒興奮的議論著那位新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時,他的心里就憋著一肚子火。

然而,他火不火,對於這個世界似乎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從陸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之後,他就徹底失去了與陸舟平等對話的權力,更不要說是諾貝爾獎了。

折大化學院的實驗樓。

坐在昔日導師的辦公室里,看了眼桌上的那份報紙,王海峰用閑聊的口吻試探道,「你說這陸舟,該不會打算回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