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三個字的回答(1 / 2)

</br>6舟的言出乎了吳院士意料。

在之前與張大使的會面中,6舟曾經透露打算在這次會面中聊聊關於新能源領域的問題。

但所有人都沒有多想,只當他打算聊的是關於鋰硫電池相關技術的未來展方向、以及關於他自己的研究需要得到國家的哪些支持。

也正是因此,這次會面的顧問,也就是所謂的「學術翻譯」,才會請吳世剛來擔任。

然而核聚變這種系統性的科研工程……

毫無疑問這已經出了他專業領域的范疇。

注意到老人看向自己的視線,吳院士猶豫了一下,嚴肅地看著6舟問道。

「可以詳細說明下嗎?」

6舟點了點頭:「地球上一切能量的來源,無論是礦石燃料,還是風能,地熱能,水勢能……最終都來源於太陽,而太陽的能量則是來自於聚變。」

「正如我先前所說的,從技術的視角出,總結數次工業革命的經驗,解放一切生產力與生產要素的關鍵,歸根結底都是能源。」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聚變的能量,便意味著我們掌握了太陽,同樣也掌握了未來!」

房間內安靜了一分鍾那么久。

6舟也安靜地等待了一分鍾。

他相信,坐在這里的人,已經聽過不下上百次的激.情洋溢的演講,也從中汲取過足夠的教訓。

但他同時也相信,諾貝爾獎本身的份量,以及可控核聚變這個單詞本身的能量。

它比裂變電更加清潔,而且消耗的原料來源也更為廣闊。

一升海水中所含氚的質量便達到了o.o3g,而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於3oo升汽油完全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

地球上蘊藏的氘資源極為豐富,僅在海水中就過45萬億噸氘,可以說取之不盡。至於昂貴的氚,也能通過「氚滯留」的方法得以解決。

如果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現代工業所面臨的一切關於能源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而一旦能源問題解決了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只要你想,即便是在貧瘠的沙漠上,也能蓋起一座座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即便是在不見天日的海底,你也能鋪開一片廣袤無垠的農田……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因為到了那時。

電,已經不再值錢……

當然,這些東西只有6舟自己能看到,或者說他相信自己能看到。

比起這些尚未實現的幻想,領導者所需要考慮的東西,則更為現實。

思索了很久,吳院士和老人交換了一下視線,而後看向了6舟,緩緩開口說道。

「可控核聚變工程由來已久,但至今沒有什么明顯的進展,事實上,我們國家已經在iter工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很清楚這項技術的價值,也願意在上面投入更多。但最關鍵的問題是,你有多少把握?而這又是否值得。」

6舟搖了搖頭:「除非是已經實現的技術,沒有任何技術能在開始實驗之前就知道它一定能做到。科學本身就是試錯,任何領域的科學都是如此。您是院士,應該了解的吧。」

「但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試錯的成本,恐怕會有些大吧。」

說這話的時候,吳世剛感覺自己滿手心都捏著汗。

無論是因為這個驚人的話題本身,還是因為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胃口。

往少了說,那也是上億的項目。

往多的說,那是可上不封頂。

在真正做出來之前,除了那看得見的經費黑洞之外,誰也不知道它還要燒掉多少錢……

對於吳院士提出的質疑,6舟沒有隱瞞,點了點頭。

「沒錯,它的代價是昂貴的,但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或許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也或許是被最後一句話打動了。

老人思索了大概半分鍾那么久,緩緩開口道:「你需要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