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後吧(1 / 2)

</br>正如陸舟先前在計算材料研究所的大會上提到的,想要攻克可控核聚變的難題,超導材料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並且光是技術突破還不夠,如果無法在工程上實現,再偉大的奇跡也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里。

以sg1材料為例,作為超導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其在應用領域已經展現出了相當可觀的前景。

然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碳基超導材料的生產都沒有任何經驗可言,更別提將它應用到工程與當中。

因此,對於陸舟來說,現在要攻克的難題不僅僅是在他所擅長的學術領域,還有來自學術領域之外的難題不得不解決。

不過萬幸的是,這一部分的工作,他到是可以分攤給別人去做……

計算材料研究所的實驗室。

此時此刻站在陸舟面前的,是來自寶盛集團的總工程師曺敢為。

作為華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公司以及國內超導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寶盛集團曾多次於華科院等研究單位合作,參與重大科研工程項目。而身為集團總工程師,這些項目他大多也有參與其中。

若是舉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大概便是上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slll項目了。

未來如何不好說,但就目前而言,beslll超導磁體依舊保持著華國國內最大單體超導磁體的記錄。

另外,包括east在內,國內幾個托卡馬克的超導磁體的承建單位中,大多也能看到這家企業的身影。

在征詢了潘院士的意見之後,陸舟立刻與這家企業取得了聯系,發出了合作研發的邀請。

得知向自己發來合作研發意向的單位是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之後,寶盛集團二話不說便派來了自己的集團的總工程師,並且將這個項目的優先級放到了最大。

哪怕拋開諾貝爾獎的光環以及陸舟在材料學界的地位不談,10億美元的國家級大型科研工程,也絕對稱得上是優質項目了。

不過,在聽完了陸舟的要求之後,曹工很快便意識到,事情沒有那么的簡單。

「50t的超導磁體,你打算用在仿星器上,恐怕沒那么容易。」

想要得到一個更強的電磁場,初中生大概都知道該怎么辦,只需要增加通電螺線圈的匝數就可以了。

然而話雖然是這么說,可當磁場超過了10t這個量級,想要在工程上實現簡直比登天還能。

陸舟:「傳統材料難以實現,如果使用新材料呢」

曹工的眉毛挑了挑:「你是說sg1」

雖然不是學術界的人,但既然從事超導磁體工程這一行,對於材料學界的最新研究進展他還是有在跟進的。

尤其是sg1這種展示在mrs秋會上的成果,即便他沒有看過相關的論文也沒到現場去過,但對於它神奇的性能還是有所耳聞。

陸舟點了點頭:「沒錯,事實上,sg1正是我參與研究的。」

聽到陸舟這句話,曹工的臉上一臉驚訝,不過很快他便恢復了常態。

之前他確實有聽說過,這項研究成果出自普林斯頓的弗里克化學實驗室,考慮到陸舟是普林斯頓的教授,參與到這項研究中並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