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燒開水未免也太浪費了(1 / 2)

</br>這些天來,6舟基本上都在開會。

其中有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內部會議,也有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會議,更有去合作單位開的會議……

對於如何實現可控聚變堆,在他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張大致的藍圖,但光靠他一個人是無法將這張藍圖實現的。

身為這個大型科研工程的負責人及總設計師,他必須將這個龐大的課題割裂成一個個小的部分,然後分配給合適的人選,並且將那些難以解決的部分單獨拎出來,集中力量去解決掉。

隨便舉個例子的話,像是「等離子體排灰氣中氚回收與氘氚燃料供給」、「氚安全包容」這些課題,通過查閱文獻便可以知道華科院已經有進行過類似的研究。

因此,這些重復性的研究工作自然無需他再去做了,只需要讓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人或者機構得到足夠的項目經費,繼續深入研究,並且想辦法將它並用到仿星器的設計上便可。

至於「第一壁包層材料」、「抗中子輻照材料」、「增殖包層中氚提取」、「以及氚滯留」等等這些難度較大的課題,6舟則是留給了金陵高等研究院,由他本人親自帶隊攻克。

項目啟動之後的第三天。

在star仿星器研究所中,6舟見到了華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派來的工作小組。

負責帶隊的是核工業集團的總工程師王曾光院士,這位老院士已經在核工業領域工作多年,對於裂變式反應堆以及核電電機組的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雖然在裂變反應堆上積累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聚變反應堆,但同樣都是核電,雙方彼此之間還是存在相通之處的。

比如在電機組的設計上。

關於如何將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老院士帶來了一張設計草圖。

借鑒了高溫氣冷堆的設計思路,這套裝置同樣也可以被用於核聚變電上。

不過,在簡單地看了眼這張草圖之後,6舟便將它放了下來。

「難得做出來這么先進的技術,繼續燒開水未免有些太浪費了。」

王院士:「但你不可否認的是,燒開水依然是最高效的方式。」

6舟搖了搖頭:「未必。」

王院士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6舟繼續說下去。

然而,6舟並沒有沒做任何解釋,只是隨手取過了一張a4紙在桌上攤開,接著拿起了圓珠筆,在上面隨手畫起了草圖。

隨著工程學等級達到了1v4,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終於漸漸體會到了工程學等級所帶來的能力提升效果。

如果說數學等級強化的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字的敏感以及計算能力的話,那么工程學等級除了提升對工程學知識的吸收之外,更進一步強化了將抽象的概念具體成可以用語言、圖形、數字等等工具進行描述的能力。

就比如現在。

雖然他並沒有專業地訓練過作圖的能力,僅僅只是閱讀過相關的書籍,但手臂的肌肉卻像是已經記憶了這些動作一樣,即便是隨手地一筆一劃,也都像尺規作圖那般標准。

看著6舟畫圖的動作,王院士眯了眯眼睛,瞳孔中閃過了一絲意外的神色。

「你還學過機械繪圖?」

「沒有,」淡淡笑了笑,6舟隨口說道,「可能是研究幾何問題的時候,畫的圖比較多吧。」

聽到這個解釋,王院士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雖然他沒研究過數學問題,但就算用腳想都知道,工程學上的作圖和數學上的作圖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就這嫻熟的筆畫,沒有個三五年的從業經驗,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管王院士信不信,6舟也沒有必要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做任何解釋,只是一心一意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先是用線條簡單地勾勒出了仿星器的輪廓,然後再在此基礎上簡單地勾勒出了電機組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