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1 / 2)

</br>今年一整年,可控核聚變領域都不太平靜。

往年芝麻大點的小事兒都值得iter開個新聞發布會說明,但今年接踵而來的大新聞,卻是讓iter的新聞發言人應接不暇了。

從最早的等離子體湍流模型,到star裝置完成一小時磁約束實驗,再到美方代表在iter會議上對華方發出質詢,以至於華方選擇從iter中撤出。

今年一整年里,整個可控核聚變行業的從業者的心情,就如同坐過山車一般的刺激。

而現在,華國從iter項目退出的新聞還熱乎著,一條由《人人日報》放出的消息,再次引發了國際等離子體物理學界與可控核聚變行業的集體震動。

就在10月份的第一天,在這個共和國誕辰的日子里,華國突然宣布,star-2示范堆工程將進入下一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

即,在田灣核電站開始建造示范堆。

這條消息一經放出,不只是國際等離子體物理學界和可控核聚變行業,在全世界的范圍內都掀起了一場八級地震一般的轟動。

示范堆!

誰也沒有想到,一切來得竟然如此突然。

英國廣播公司bbc,率先對此消息做出了報道。

在接受bbc記者采訪時,美國三阿爾法公司董事長本德鮑爾對此消息做出了評論。

「……如果華國成為首個實現聚變技術商業化的國家,其在經濟、地緣.政治上的優勢將更為明顯,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也將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膨脹。」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這項新技術不同於以往我們所擁有過的一切發明,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它是能源領域的聖杯,它能照亮我們看不見的未來。」

「當然,雖然形勢很嚴峻,但這場競賽才剛剛開始,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超越他們。當然,前提是國會的官僚們不再吝嗇在我們身上的投資……」

除了本德鮑爾之外,bbc記者還聯系了牛津大學基督聖體學院院長、前英國卡勒姆聚變中心主任、前英國原子能機構首席執行官史蒂文·考利教授。

在接受采訪時,史蒂文教授對於華國退群的事情,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此前iter一直在討論將華國從iter國際項目組中踢出,但沒有人願意看到他們以這樣的方式退出。」

記者:「兩者有什么不同嗎?」

面對著bbc的鏡頭,史蒂文·考利推了下,緩緩開口道:「這是肯定的。」

「iter的華國籍雇員人數初期是最少的,但如今已僅次於歐盟。不只是如此,他們承擔著所有成員國中排名第三的經費,並且總是能兌現在經費上的承諾……」

「而現在,工作的交接並沒有正常完成,所有的華國籍雇員都被強硬地撤離,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選擇留下。不只是如此,很多關鍵性的項目也都因此陷入了停滯。」

「他們選擇以這樣的方式退出,毫無疑問是對美國在star裝置問題上向他們施壓做出的回敬。而促使他們這么做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star裝置所取得的成果。」

「各國都有自己的可控聚變項目,也有自己的技術儲備。iter不是唯一正在進行的可控聚變工程,iter協定中也從未要求其他國家公開與協定科研項目無關的研究。」

「我必須得說的是,在這個時間點上,迫使華國離開iter項目是一個愚蠢的選擇,在這項關於未來的技術上展開對抗競賽同樣是一個愚蠢到不能再愚蠢的選擇。」

「如果華國不再參與,受經費超支嚴重困擾的iter項目可能無法繼續下去。我們現在只能期望美國兌現自己的承諾、以及承擔經費僅次於歐盟的韓國能承擔更多的經費……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很難做到。」

記者:「您不看好iter組織的未來嗎?」

史蒂文教授:「應該說,我就從來沒有看好過。關停我們牛津郡的jet裝置去支援歐洲的iter計劃,從一開始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瞧瞧他們打算在哪建示范堆?馬賽附近的卡達拉舍鎮。我一聽說他們打算在法國建那個示范堆,我就知道這事兒最後多半會搞砸。果然,到現在他們連房子都沒蓋好。」

記者干咳了一聲問道:「您覺得在哪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