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如火如荼(1 / 2)

</br>十月初。

基地門口有些熱鬧。

只見施工現場的旁邊,幾輛重型卡車正停在那里,在現場施工人員以及起重設備的協助下,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卸貨的工作。

站在陸舟的旁邊,看著運進基地內的這些重型設備,肖樂有些感慨地說道。

「這玩意兒本來是賣給iter的,不過現在他們大概也不會買了。」

放在兩人眼前的這台裝置,正是傳說中的icrf加熱天線。

這台裝置,由發射機、傳輸線、阻抗匹配器、以及最關鍵的加熱天線四個部分組成。rf輸出能量能夠達到3mw級,頻率可調范圍在30-110mhz之間。

作為聚變裝置上的關鍵部件之一,這玩意兒可以說是廬陽物質研究所除了全超導d型截面設計之外的第二大黑科技了。

除了被通用原子能公司采購之外,這台價值上億的設備還拿到了iter示范堆工程的訂單。

不過現在看來,歐洲人大概是不會買了。

頓了頓,肖樂繼續說道:「這台設備原定是打算拆卸之後運往法國的,不過我們和他們那邊的合作已經中斷了。用這玩意兒,我們可以很快將反應堆內部的等離子體加熱到一億度以上,可以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等離子體加熱技術之一!」

陸舟點了點頭,饒有興趣地打量著這台設備。

雖說名字叫icrf加熱天線,但比起他理解中的天線天線,怎么看這玩意兒都更像一台放大了幾十倍的空調。

整個裝置下方的鋼筋支架,在形狀上和空調下面托舉的鋼筋支架差別不大,整個裝置中向前突出的保護限制器和電流帶,便像是空調的濾網與扇葉的組合一樣。

再往後面是管狀的真空傳輸線、液壓驅動器、以及關鍵的真空饋口。

在實驗時,作為「空調扇葉」的保護限制器位於icrf加熱天線的最前端,和緊挨著的電流帶共同構成等離子體加熱部件以及「法拉第屏蔽箱」,在對等離子體進行加熱的同時將等離子體與電流帶隔絕,同時阻止靜電場耦合到等離子體中。

由於直接面對真空室內的等離子體,因此在上面還焊接有43根外直徑10的冷卻管道。

整個裝置雖然看著復雜而龐大,缺乏了一些科幻上的美感,但在整台裝置上卻沒有一處設計是多余的,甚至於每一道焊接口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因此,想要更改這些設計,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時候,一位手上拎著安全帽,穿著灰外套的老工程師走了過來,看著陸舟笑了笑說道。

「怎么樣?這玩意兒看著還行吧?」

聽到這句話,陸舟笑了笑說:「看起來挺是挺可靠的,就是但願它在仿星器上也能正常運行了。」

這位老工程師擺了擺手:「這你放心,就算現在不管用,我也保證能讓它變得管用起來。」

站在陸舟面前的這位老先生,名字叫李健綱,華國工程院的院士,同時也是科大副校長與華科院物質研究院的副院長。

雖然老先生本科讀的是船舶動力,但最後不知怎么的半路出家研究起了等離子體物理。後來又趕上了九五重大科學工程的大潮,可控聚變的研究在國內越來越受重視,他的學術生涯也算是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副院長的位置上,後來又評上了院士。

在華國從iter退群之前,他的身份還是華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之一,icrf加熱天線技術能夠在國際上廣受認可,這其中他的功勞也是功不可沒的。

至於現在,華國從iter退群了,他的身份也就變成了國家聚變能計劃執行中心的顧問,同時負責協調廬陽物質研究所在示范堆工程中的工作——即,整個示范堆的加熱部件。

此刻站在陸舟旁邊的肖樂是他的學生,也正是他推薦過來的。

對於這位大牛的保證,陸舟還是很相信的。

「那就麻煩你了,我簡單的說幾個要求。」

李教授取出了隨身攜帶的本子,也不廢話。

「你說。」

陸舟點了點頭,回憶了一會兒先前幾次會議上已經討論出的工程細節,開口說道。

「對應仿星器放電實驗中等離子體的幾個不同位型,加熱天線需要可以沿著徑向方向移動,移動范圍在負150毫米至正150毫米之間,調節精度為一毫米。可以做到嗎?」

李教授不假思索道:「這個問題不大。」

陸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天性的真空饋口、傳輸線等部件的特征阻抗要求符合50Ω的設計要求,內外導體的許可電壓要求為45kv。」

「電流帶、法拉第屏蔽均需要設計獨立的冷卻回路,並且其冷卻能力要求能夠承受mw/級別的熱荷載。」

「還有,在考慮天線的裝配性和可維修性的同時,盡量減少焊接部位,要求必須保證天線的總漏率小於10^-10pa·3/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