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不可能的材料(1 / 2)

</br>金陵高等研究院。

計算材料研究所。

帶著6舟來到了實驗室里,坐在電腦前調出了檢測數據的楊旭,一臉感慨地說道。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6舟暫且沒有問不可思議在哪里,而是直入正題道:「那東西是什么材料?」

「銀,」楊旭深呼吸了一口氣,「准確的說,是銀和石墨烯!」

「銀和石墨烯?」看著楊旭,6舟有些意外道:「就這個?」

印象中,他似乎看過類似的論文。

只不過因為對金屬材料的研究不多,一時間想不起來是在哪里看到的就是了。

說實話,在聽到只有這兩種材料的時候,他心里多少還是有點小失望。雖然他也清楚就算是高等文明大概也不會在一根導線上堆砌成本,但也沒想到居然會如此的普通。

然而,楊旭卻是無語地看了他一眼。

「啥叫就這兩個,已經很牛逼了好嗎?」

說著,仿佛是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鍵盤上敲下了幾個按鈕。

很快,一張透射電鏡圖呈現在了屏幕中。

只見在那圖像上,黑色與灰色的斑塊相間交錯著,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交織出了一層整齊而細膩的紋理,將那條銀色導線中納米尺度下的秘密,完全揭示了出來。

指著圖像上的幾個關鍵的區域,楊旭也就沒多解釋,繼續開口道,「看這幾個地方你就知道了。」

俯身湊近了電腦屏幕,6舟順著他食指指向的方向看去。

只見粒徑在1-5nm之間、近似球形的銀原子團,與橫向尺寸相仿的單層石墨烯貼合在了一起。

很快,6舟的眉毛微微皺起。

即便對金屬材料研究不多,他也從中看出了其中的不尋常之處。

這不是這么做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做不做的到的問題……

以金屬材料為基地制作石墨烯合金,必須讓金屬納米顆粒與石墨烯之間做鍵結。

目前能做到這點的,只有偏冷門的粉末冶金技術,然而即便是粉末冶金技術,也沒辦法將石墨烯與銀納米顆粒鍵結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毫不誇張的說,那根和頭一樣纖細的銀絲,簡直是一件藝術品。

見6舟沒有說話,楊旭用感慨的語氣繼續說道。

「粉末冶金比較前沿,也比較冷門,這塊我了解的不多。但以3d打印技術為例的話,最好的金屬粉差不多也就一萬目左右,換算下差不多是13微米級別。一些納米陶瓷材料用到的粉末可能更細一點,但也在微米級別。」

「雖然有的實驗室也能做到2onm及以下的微粉磨……但這種粉末幾乎是沒辦法在正常環境下保存,更別說用來和石墨烯碎屑做鍵結了。」

不只是制備難度大,篩選難度大,保存的難度更大。

金屬粉末的目數越高,粒徑越小,便越容易氧化,而且極其容易生團聚現象。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兩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么在冶煉的同時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將其分散,要么便是在生成這種粉末的同時,直接將它和石墨烯碎屑混合噴塗在基底上。

靠在了椅子上,楊旭嘆了口氣道。

「就如你看到的,這玩意兒難的不是在技術本身,而是難在生產工藝的實現。事實上關ag/gf、ag/go、agfe/rgo這類復合材料的論文,因為電子產業的迅猛展,幾年前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比如制作手機屏幕的銦錫氧化物具有易碎特性,不少學者就提出將銀納米線與石墨烯結合,用於開新一代的可彎折柔性屏。根據有限的實驗數據來看,這種材料各項力學性能都相當優秀,而且電阻率遠低於一般金屬……當初我在麻省理工讀博士後的時候,那邊有個實驗室就在做這塊的研究。」

從屏幕上挪開了視線,6舟問道:「後來呢?」

楊旭聳了聳肩:「不清楚,不過我猜項目多半進行不下去。銦錫氧化物價格不便宜,但銀更勝一籌。這種技術就算做出來了,多半也沒人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