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靈感是可以傳染的(1 / 2)

</br>金陵高等研究院。

物理研究所的某間實驗室里,此刻正煙霧繚繞。

一根接一根抽著煙的盛憲富彈了彈煙灰,看著桌上的那張不知改了多少回的設計草圖,嘆了口氣說道:「你說這6教授,怎么就突然研究起楊米爾斯方程起來了?」

坐在他旁邊,看著文獻的李昌夏搖了搖頭:「不知道。」

盛憲富一臉愁地說:「那這聚變電池到底還搞不搞了?」

他當初可是放棄了去西南物理研究所當所長的機會來這里,跟著6教授搞這個可控聚變的小型化。結果現在過去快兩個多月了,研究課題還是一點進展都沒有。

現在倒好,別說是沒進展了,項目的學術帶頭人都跑去忙其它項目了。

「……不知道。」

盛憲富忍不住道:「除了不知道你能不能說點別的?」

李昌夏教授抓了抓頭,做了個無奈地表情說:「理論上來講,如果能夠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之間建立統一關系的話……對我們加深對核子聚變條件的理解也會更有利些吧。」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語氣也充滿了不確定。

畢竟他自己算是個根苗正紅的工科教授,要說困惑的話,這會兒他比盛憲富困惑的多。

盛憲富瞅了他一眼。

「然後呢?這種理論成果轉化成現實技術,你覺得需要多久?而且你覺得咱們就算是加深了對核力的理解,又能怎么樣?還能把這反應堆變出花來不成?」

李昌夏嘆了口氣說道:「可現在不也沒別的辦法嘛。」

這回盛憲富也不好說什么了。

這句話說道點子上了。

就算不這么做,他們這會兒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為了解決反應堆散熱問題,他們至少已經為此設計了將近十多套方案。然而沒有一個方案,能夠通過技術可行性的檢驗,即便是最好的一次,反應堆也在運行34秒之後被熔毀。

「或許用高溫完成點火的思路本身就是錯的,」沉思了好一會兒的盛憲富,忽然開口說道,「或許就像你當初說的那樣,如果能用一種辦法降低聚變反應的溫度條件,我們的研究或許會簡單點。」

彈了彈煙灰,李昌夏教授自嘲地笑著搖了搖頭:「我現在倒是覺得,把可控聚變弄小了裝航天器上去,或許本身就是行不通的。」

沉默大概持續了一會兒。

對著桌上的設計草圖苦思冥想的盛憲富忽然嘆了口氣,伸手將煙頭按滅在了煙灰缸里。

「我去找下6教授。」

說著,他將桌上的那張改了不知道多少回的草圖揉成一團塞進兜里,然後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朝著實驗室外面大步流星地走去……

……

當盛憲富抵達金大的時候,6舟正在階梯教室里給學生們上課。

或者換個更准確的說法,是關於量子力學的講座。

從後門悄悄走進了階梯教室,看著教室里人頭攢動的盛況,盛憲富的心里不由感慨了下。

以前在廬陽物質研究所的時候,他也有在旁邊的科大擔任講師,只不過他上的可控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的理論課,階梯教室里從來都沒坐滿過一半的人。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因為當時可控聚變實在太過冷門,沒多少人選他的課的緣故……

並沒有打攪6舟的課堂,盛憲富在階梯教室的最後排勉強找到了個空位坐下,然後便一邊聽著講座,一邊耐心地等待著它結束。

當他走進教室的時候,講座似乎就已經進入到了後半段。

在與學生的互動環節中,只見一位學生舉手提問道。

「教授,請問您可以和我們講一講,該如何從數學的角度理解楊米爾斯方程嗎?」

當這個問題被提出來之後,立刻得到了很多認同的附和聲。

看得出來,對於物院的學子們來說,對這個理論感興趣的人還是不少的。

「……以你們現在的水平,想要理解這個方程還是太困難了,」向那位提問的學生點了點頭,6舟笑著說道,「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考慮等5月2o號那天坐個車去老校區那邊旁聽。到時候我會在報告會上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說明。」

這時候,台下有人小聲抱怨道。

「可是那個入場資格實在是太難申請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

這種國際性的學術報告會,門檻不只是針對報告者而言,對於參會者同樣存在。

恰好聽到了那小聲的抱怨,站在台上的6舟思忖了一會兒,隨後笑了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