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地下冰層的蹤跡?(1 / 2)

</br>美國的人工生物圈技術確實不容小覷。

整個生命維持單元的設計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說設計的已經相當完美了。

從空氣循環系統到水過濾系統以及種植區的自動灌溉裝置,每一份資源的利用效率都能達到最大,基本上已經一只腳踏在了科學與幻想的邊界上。

甚至於在整個生命維持單元的側面,還預留有一座直徑約三米的圓形接口,大概是為了擴張殖民地規模准備的。

正如spacex與nasa在阿瑞斯計劃中展現的野心一樣,他們是認真打算將新弗吉尼亞建成一座百人規模的殖民地,並通過火星上豐富的甲烷、二氧化碳資源,通過自耕作實現一個人工且封閉的生態系統的自循環。

要說唯一的問題,或者說陸舟這個生態學上的外行唯一能挑出毛病的地方,大概便是阿瑞斯計劃推進的太過倉促了,又恰好遇到了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全球性沙塵暴

天災占了七成,人為因素頂多占三成,nasa這次確實是倒了大霉。

若不是這場沙塵暴來的太突然,或許新弗吉尼亞的殖民者們,還真有可能在火星上站穩腳跟。一旦地熱井和甲烷資源采集點成功部署,就算遭遇全球性的沙塵暴,太陽能發電裝置無法工作,也可以憑借著其他功能手段撐到沙塵暴結束。

當然了,這些都是馬後炮了。

將生命維持單元中的數據全部下載之後,陸舟用為數不多的能量,解鎖了生命維持單元的樣品庫,以及通往樣品庫走廊的大門。

鑲嵌在實驗區牆壁上的合金門緩緩開啟,高二氧化碳濃度的空氣頃刻之間灌入了實驗區內,若是有活人在里面的話,這會兒大概已經感覺呼吸困難了。

但對於「爬蟲」來說,不過是一縷拂面而過的微風而已。

穿過了布滿塵埃的走廊,這輛靈活的小家伙很快移動到了樣品庫中,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樣品架呈現在了鏡頭前。

貼在樣品架上的標簽來看,存放在這里的大概是新弗吉尼亞殖民地周圍各區域岩石樣品,而用數字與字母標號記錄著的,則是取樣的坐標與深度。

雖說這些前往火星的宇航員在名義上時叫「殖民者」,但事實上他們的日常任務主要還是以科學考察為主。

而這些寶貴的樣品,便是他們的科考成果之一。

「看來實驗區沒有直接和樣品庫連接的通道沒能將這些東西帶走實在是可惜了。」看著陳列在這里的樣品,坐在終端旁邊的陸舟一臉遺憾的表情。

如果能將這些樣品帶回地球,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一定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遺憾的是,當時的情況已經不允許殖民者們將這些寶貴的樣品全部帶上返回艙,以至於這些東西只能遺棄在這里了。

小艾:主人,要啟動掃描程序嗎0.0

陸舟點了下頭說道:「嗯,啟動吧。」

安靜地等待了五六分鍾之後,等候在樣品庫中的火星車移動到了第一排樣品架前,從頂部緩緩探出了一只形似探照燈的部件。

隨著湛藍色的光線緩緩從那錐形的開口中放出,將陳列在架子上的樣品依次籠罩其中。

根據反射光束攜帶的信息,在特殊算法的處理之下,各個岩石元素含量、粒徑大小等等一系列的物理信息,都被反饋到了陸舟面前的控制終端上。

不只是如此,依照各個岩石樣品取樣的地點與深度區域,這些數據被很快填圖到了地圖中相應的區域。

不到十數分鍾的時間,一張直徑約1020公里的圓形資源分布圖,便於那些數據一同呈現在了陸舟的面前。

看著這張資源分布圖,陸舟的臉上頓時浮現了感興趣地神采。

原本能拿到生命維持單元的數據已經很賺了,沒想到竟然還能從這座生命維持單元中得到如此一筆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