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下一盤大棋(1 / 2)

</br><!go>

約莫過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從別墅里走出來的李局長,神色有些恍惚。

一直到坐上了停在門口的汽車,看著車窗外次第晃過的青蔥綠樹,靠在後排座椅上的他,才忽然感慨了一句。

「人老了啊。」

聽到這聲莫名其妙的感慨,坐在前面開車的司機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道。

「哪里,局長您才六十出頭,還年輕著呢,至少還能再干二十年。」

笑著搖了搖頭,李局長嘆了口氣。

「年輕的是你們,我已經不年輕了,和你們這些年輕人隨便聊個兩句,動不動就一口氣差點上不來。再干二十年呵呵,在干五年我怕是都得害上心臟病,可擾了我吧。」

聽到這句話,握著方向盤的司機心中狂汗,沒有接話。

總感覺這位老領導,似乎對於年輕人這個概念有什么奇怪的誤解。

聯想起先前他剛剛才從陸教授的家里出來,大概是猜到了些什么,但這種東西有可能涉及到機密,他又不敢問,只得默默地開他的車了。

也沒繼續和自己的司機閑扯,李局長掏出了電話,撥個號碼出去,打到了能源局那邊呂局長的手機上。

「喂老呂啊,我和你說個事兒,這次我來金陵出差的收獲可大了!」

「……」

……

其實指望鋰空氣電池完全取代鋰硫電池還是很困難的,畢竟想要給氧分子選擇性透過膜的一側一個足夠的壓強,目前來看最靠譜的做法就是讓它保持在運動狀態。

汽車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應用,用來給發動機供氧的進氣格柵,理論上同樣也可以用來給鋰空電池供氧。

然而換成了手機這種經常塞褲兜里的東西,就算是給它加個「進氣格柵」的設計,恐怕也是卵用沒有。

而且相比起更側重材料的鋰硫電池來說,鋰空電池更加側重機理,通過巧妙的設計來盡可能地提高單位體積能量密度。

這也就意味著,電池本身的體積越大,可供設計師發揮的空間也就越大,越容易提升單位體積能量密度。

如果將這一點做到極致的話,可能就是ibm在「battery500」項目中主張的那樣,用分布式計算技術確保每一顆進入反應體系的氧分子精確地匹配到一個鋰電池槽位……

當然,這個目標實在是太科幻了,而且即便是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有沒有將技術做到這種程度的必要也很難說。

總算是把李局長給弄走了,陸舟收起了那些被他扔在沙發上那些設計方案的草稿。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研究那個殘骸一號的結構時,突發奇想開出來的腦洞,並不是什么成熟的設計。

當然了,話雖然是這么說,即便那些草稿紙上的東西很多都只是腦洞,但配合上lv6的工程學等級以及他自身領導過這么多科研工程時學習並積累到的經驗,其中也是存在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的。

總之,在弄明白了這玩意兒並不是成熟的鋰空電池技術之後,李局長總算是放棄了追問。

不過也在臨走之前,他同時也略感可惜的表示,如果他們真的突破了這個技術,科工局那邊可以在專利審批的事情上幫忙。

比如,讓原本以年為單位的審批程序,縮減成以月、甚至是周為單位。

事實上一直以來,星空科技的專利申請都是享受著這種vip特權的。

收好了東西之後,陸舟摸出了手機,將電話打給了陳玉珊。

很快,熟悉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

「咦你最近和我打電話的次數有點多啊,你不是閉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