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變故】(1 / 2)

王梓鈞 1674 字 2023-06-01

不論是影視作品,還是閱讀小說時,趙瀚看到主角指著天空,嘶聲力竭的大喊「賊老天」,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尷尬。

但是,他現在自己也想痛罵——日他x的賊老天!

日,入,直,一個意思,在明代全國通行。

「直娘賊」看似古典文雅,其實這三個字很臟,比「日x媽」更惡心百倍,出現在央視大劇里純屬扯淡。沒錯,說的就是電視劇《水滸傳》!

日頭,月亮,這是俗語。

太陽,太yīn,這是學名。

在「日」字流行之後,「日頭」聽起來像罵人,甚至因此倒bī「太陽」,使得學名漸漸變成了民間俗語。

那么,趙瀚為何想要日老天爺的母親呢?

因為他被賊老天惡心到了!

在天津遭遇寒流,趙瀚專門花費銀錢,買了幾尺棉布,兄妹倆晚上裹著御寒。誰知離津之後,僅走出幾里地,天氣突然由yīn轉晴,曬得他跟小妹差點中暑。

酷熱難當。

半路上,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找一個背yīn的地方躲避日曬。

南下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二十里路,多數時間都在歇涼躲太陽。

傍晚抵達楊柳青鎮,數十年前,此鎮異常繁榮。但隨著楊青水驛搬走,小鎮漸漸衰落,已經不復往日的熱鬧。

這里也有飢民!

作為天津往南的第一個大鎮,自然是逃荒要飯的好地方。此時大概有數百飢民,化身為叫花乞丐,在鎮內鎮外扎堆乞討。

鎮上的店鋪,全部選擇關門,害怕被餓急的飢民給搶了。

鎮外的運河邊上,有一座廢棄的天妃廟。

媽祖不但是海神,也是漕運守護神,而且有大明朝廷的官方背書。楊柳青鎮因漕運而興,集資建起了天妃廟,可如今早就沒了香火。

兄妹倆打算在天妃廟過夜,可還沒走進廟門,就看到里頭躺著密密麻麻的飢民。

「這里不能住。」趙瀚拉著小妹,轉身就順著運河繼續走。

又行二里地,天sè早已盡黑。

兄妹倆沿途撿拾枯枝敗葉,拿出一只破瓦罐,准備生火煮粥喝。

「嚓,嚓!」

從侯爺家順來的火鐮,趙瀚已經使用嫻熟。

用枯草墊著火石,再以火鐮擦擊,幾秒鍾就能引燃,方便程度不輸給火柴,而且還不怕被雨給淋濕。

大米價格太貴,趙瀚只買了三斤黍米、三斤玉米。

黍米就是黃米,古代五谷之一。

至於玉米,萬歷年間已傳入中國,第一個種植省份是廣西,第二個種植省份是河南。只看地域如此跳躍性,就知道有官員在推廣,不論什么時代,總會出現幾個做事的好官。

底層百姓,別無他求,只能期待自己遇到好官。而且,不必是青天,能做實事就足夠了。

「二哥,我來淘米。」趙貞芳非常積極。

趙瀚笑道:「那以後煮飯,就都交給你了。」

趙貞芳自豪道:「我四歲就會燒火,娘跟大姐都誇我能干呢。」

趙瀚輕撫小妹的頭頂,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水是從運河里舀來的,將黍米和玉米混合下鍋,再撒進去一小撮粗鹽,很快就傳出陣陣食物的香味。

兄妹倆大快朵頤,吃飽之後,裹著棉布抱在一起露宿。

翌日清晨,趙瀚感覺不對勁。

小妹渾身發燙,再去摸額頭,果然是燒得不輕。

現實就是這般不講道理,趙貞芳跟著全家逃荒,期間風餐露宿,飢餓虛弱時沒生病。在天津淋了一場大雨,全身濕透也沒生病。遇到寒cháo入侵,夜里冷得瑟瑟發抖,那時依舊沒有生病。

可現在天氣轉熱,昨夜氣溫正常,還能吃飽穿暖,營養也算比較充足,卻莫名其妙就生病發燒了!

趙瀚怕妹妹燒壞腦子,忙問道:「小妹,能聽到我說話嗎?」

趙貞芳睜開眼睛,擠出一個微笑,jīng神虛弱道:「二哥,我沒力氣……」

「那就睡會兒,先喝點粥,二哥帶你去找大夫。」趙瀚安慰道。

昨晚煮的雜糧粥,還剩下一些,趙瀚攙扶著小妹喝下。

他沒有返回楊柳青鎮,因為大量飢民的存在,鎮上店鋪都已關門歇業,根本不可能給陌生人開門。

十歲的趙瀚,背著六歲的小妹,就這樣順著運河,踏上前往靜海縣的路途。

只前進一里地,趙瀚就雙腿發顫。

他把小妹放下來,將用以御寒的棉布,撕成幾根長布條。然後從腳一直捆到膝蓋,一圈圈慢慢纏繞,做成行軍利器——綁腿。

不綁腿不行,超負荷長途趕路,就算能走到目的地,兩條腿也會直接廢掉。

趙瀚一手拄著長矛,一手托住小妹的腿彎,每前進一步都在咬牙堅持。

即便休養半個多月,但這幅身體還是太弱,體力在同齡人的平均線以下。

當初若非夜里偷襲,根本不可能殺死侯爺!

不知走了多遠,趙貞芳突然醒來,趴在哥哥肩頭說:「二哥,我是不是要死了?」

「死不了。」趙瀚停下來擦汗道。

趙貞芳還在自說自話:「我要是死了,肯定能見到爹娘,還能見到大哥。就是不曉得姐姐在哪,好吃的她以前都留給我,我這些天好想姐姐啊。」

趙瀚安慰說:「等長大了,咱們就去找姐姐。」

趙貞芳沒再說話,也不知是不是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