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從賊】(1 / 2)

王梓鈞 1929 字 2023-06-01

趙瀚占據的四個鄉,很快就被廢除,反正「鄉」只是地理概念。

所有地盤,改為八個鎮。

每鎮設一個中心村,四個自然村,趙瀚總共統治四十個村。

這些村也被重新劃定,面積都有所擴大。一個大姓當中,摻和許多小姓,不讓某姓在某村占絕對優勢。

盡量打破宗族影響!

雖然大地主要么被殺,要么被qiáng迫分家。但同姓長期主導村落,假以時日必定形成新的宗族勢力,趙瀚無法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但可以努力延緩它的出現!

基層官員數量不足,既要忙著清丈分田,又要忙著搞行政區劃,整個冬天都混亂得一bī。

蕭氏提供的那個舉人,本來就不願意從賊,又苦於高qiáng度工作,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他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堂堂一個舉人,整天跟泥腿子打交道,甚至還要跟女人打交道,這簡直就是對他的侮辱。

李邦華、歐陽蒸兩人,每天在各村鎮溜達,身邊還跟著幾個士卒。

「快快住手,有話好說!」

幾個宣教員飛快奔跑,從李邦華、歐陽蒸身邊掠過,因為前方的田野里正在打架。

在分田期間,隔三差五就要打一架。

有時是懷疑分田有問題,村民毆打公務人員。

有時是因為田界糾紛,村民之間互相動手。

歐陽蒸幸災樂禍,譏笑道:「趙賊就是在亂來,好端端許多村鎮,這些日子被搞得一團糟。」

李邦華一直只看不說,此刻終於忍不住:「憲文,你是神童出身,真覺得趙賊是在施行亂政?」

歐陽蒸黯然,埋頭無言良久,嘆息道:「唉,晚生只能這樣想,難道還要拍手喝彩?」

二人繼續前行,很快來到鬧事的地方。

卻是村民懷疑分田有問題,宣教員帶著村民重新丈田,果然查出是丈田人員在亂搞。

這兩個負責丈田的,一個來自蕭氏,一個來自劉氏。兩人伙同作弊,給各自族人多分,給其他村民少分,欺負村民們不識數。

「帶走!」

宣教員直接抓人回去,移交給刑科官員處理。

「抓得好!」

「逮回去砍腦袋!」

村民們拍手稱快,也不圍觀分田了,一起押著人回去審查。

宣教員根本攔不住,只走出幾十步,就有村民動手打人。等回到鎮公所時,兩個分田作弊者,已經被打得鼻青臉腫。

李邦華走累了,盤腿坐下田埂上:「憲文,你會從賊嗎?」

「寧死不從。」歐陽蒸說道。

李邦華苦笑:「觀政多日,我都想從賊了。」

歐陽蒸驚道:「先生,你可不能做此想,怎能助紂為虐呢?」

李邦華望著無垠田野,語氣有些幽怨:「此間事務,公正無私,轟轟烈烈,不由令人想投身其中。你若在朝廷當過官,你若為政處處被掣肘,就知道這種做事的感覺有多美妙。」

歐陽蒸突然眼含熱淚:「這大明究竟怎的了,袞袞諸公,連個反賊都不如嗎?」

「唉!」

李邦華嘆息一聲:「積重難返,大廈將傾。老房子要倒,住在房子里的人,沒一個是無辜的。包括我在內,也一直在拆房子。」

「先生正直為國,甚至因此罷官,怎能如此自怨自艾?」歐陽蒸真的害怕李邦華從賊。

李邦華拔出田埂上一根枯草,捏在手里把玩道:「我考中進士之前,家里連年賣地,賣得只剩下六畝田。祖母過世,棺材都沒有,用稻草裹著偷偷下葬。而今,我家良田上千畝,這些都是怎么得來的?我罷官歸鄉,主動上交田賦,嚇得知縣親自把糧送回我家。」

歐陽蒸不由莞爾,又收起笑容:「先生就算罷官,也是一品大員,知縣哪敢收先生家的糧賦。」

「這幾日,我打聽過了,」李邦華說道,「那趙賊把上萬畝田地,都捐給武興鎮公所,偏偏留下一百畝。他是舍不得那一百畝地嗎?非也。他要留著一百畝地,給鎮公所按時繳納田賦,別的賊官就不敢避逃賦稅。」

歐陽蒸哀嘆道:「晚生一直罵那趙賊,可心里卻還是佩服的。」

李邦華說道:「京畿皇田,成祖皇帝的時候,每年也要繳納田賦。成祖以身作則,皇帝也要交糧,天下官員自然也得交糧。可成祖駕崩之後,皇田就再沒有納過糧。上行下效,勛貴文武,又有哪個願意納糧?」

「所以應當變法,大明需要一個張太岳(張居正)。」歐陽蒸說。

「你不明白,張太岳當年變法,主要是針對江南,而且人亡政息,」李邦華搖頭道,「西北百姓,江南小民,如今被一條鞭法害苦了。若沒有一條鞭法,可能西北流賊都鬧不出那么大亂子。至於江西,士紳太多。我家里不納糧,別個家里會納糧?士紳都不納糧,國庫哪能不空虛?」

歐陽蒸說道:「所以還是得變法,徹徹底底的變過來。」

「自上而下,已經變不得了,」李邦華指著被清丈出的田畝,「須得自下而上,如此才能扭轉頹局。若趙賊能堅持兩三年,半個江西都會是他的,到時必成尾大不掉之勢!」

歐陽蒸說道:「趙賊濫殺地主,必不能成事。」

李邦華笑著說:「願意獻土的地主,他可沒有濫殺。他若真的濫殺,我反而不用擔心了。」

李自成一直招不到讀書人,就是因為身為流賊,始終沒有根據地可言。每到一地,必然拷餉,殺地主搶糧食,裹挾百姓開溜。

這讓讀書人怎么投靠?

扔下自家的產業不管,跟著李自成一起跑路嗎?

趙瀚則不一樣,他有根據地,他賴著不走。

地主家的產業,都在趙瀚地盤上,但凡不想死的,只能硬著頭皮從賊。

歐陽蒸回望身後的士兵,低聲問道:「朝廷為何不派大軍征討趙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