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虎將】(1 / 2)

王梓鈞 1930 字 2023-06-01

吉安城,兵事院。

兵事院的權責范圍有:招募士兵,編練軍隊,掌管兵籍,領軍作戰,評定戰績,提拔軍官,推選將領。

相比被閹割的大明五軍都督府,趙瀚的兵事院權力更大!

現如今,費如鶴是兵事院的掌院。

趙瀚決定擴軍備戰,擴充多少正兵,新編多少部隊,費如鶴無法做主,那屬於軍務司(李邦華)的權責范圍。

但是,費如鶴可以先挑幾個兵,今後劃撥到自己直屬部隊——現在制度還不完善,地盤壯大之後,兵事院的主官,肯定不能親自統兵。即便要統兵,也得臨時卸任兵事院日常職務。

「俘虜名冊拿來。」費如鶴吩咐道。

他的秘書直接遞上一份名單,說道:「掌院,總鎮讓我交給你。」

費如鶴一看就氣炸了,說好了把鵝湖兵,打散編入各個部隊。可趙瀚提前甄別出八人,直接送去挖礦,完全不跟費如鶴商量。

那八個被送去挖礦的鵝湖軍官,其中五個都姓費!

費如鶴完全失去理智,離開兵事院,直奔總兵府衙門。

「趙兵院,總鎮正在議事,你不能進去……趙兵院……趙將軍……」侍衛慌忙阻攔。

「滾開!」

費如鶴qiáng行將侍衛推開,一腳踹開會議室大門。

龐春來、李邦華、陳茂生、蕭煥等人,都扭頭看來,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趙瀚微笑道:「坐吧。」

費如鶴沒有坐下,而是質問:「這才兩府八縣之地,你就要卸磨殺驢了?」

「公事公辦,」趙瀚解釋說,「那些鵝湖兵,我可以不全部追究,但領兵的軍官必須法辦。」

費如鶴冷笑:「辦了八個軍官,竟有五個姓費?」

趙瀚反問道:「鵝湖兵的軍官,能不姓費嗎?」

這個倒是實情,只要趙瀚嚴懲軍官,肯定是姓費的占多數。

「為何不事先跟我商量?」費如鶴問道。

趙瀚問道:「你會答應?」

當然不會答應,費如鶴骨子里是重情之人,不可能因為這種事把族親送去挖礦。雖然挖礦定性為勞動改造,撐過五年就能獲得自由,但就算活著出來也是一身病。

費如鶴卻不承認此事,嘴硬道:「你跟我商量了,我必然會答應!」

趙瀚放緩語氣,安撫道:「坐下慢慢說。」

「我不坐!」費如鶴站著怒視趙瀚。

趙瀚嘆息說:「唉,你回家一趟吧。」

「果然是鳥盡弓藏。」費如鶴冷笑。

趙瀚只能解釋道:「咱們治下的各縣,必然有官府探子。你我的身份,遲則一年半載,快則兩三個月,必然傳到江西巡撫那里。你就不提前把家人接來?兵事院掌院的位子,我先給你留著,你也回家冷靜冷靜。想好了,繼續回來做事,想不通也可以不回來。」

幾百鵝湖兵,分散到各個部隊,費如鶴的身份早晚傳出去。

費映環在福建做官也不穩,必須盡早派人通知。

趙瀚真不怕費家勢大,趙瀚不是劉邦,費家也不是呂氏。

劉邦和呂氏屬於創業合伙人,而且股份非常接近,更何況秦末的制度能跟明末相比?呂家是有私兵的,比例非常大!

「繼續開會!」趙瀚不再理睬費如鶴,也沒有讓他出去。

陳茂生說道:「實情就是這樣,宣教團和各級官府,都認為每縣劃鎮太多。分田初期,有許多事情要做,官吏自是忙得不可開交。可分田之後一兩年,就顯得鎮級官員冗余。村鎮事務,有村長和農會協助,鎮級官員好多都無事可做。」

「我同意每個縣再減一鎮,」龐春來附和道,「官吏俸祿開支太大了。」

左孝良說:「至少該減兩個鎮,就拿廬陵縣來說,六個鎮足矣。我中秋回了一趟老家,我堂兄便在鎮上為吏,他說除了夏秋兩季征糧,還有遇到旱災洪災很忙,其他時候都閑得抓虱子玩。」

眾人紛紛發言,趙瀚完全無法反駁。

古代皇權不下縣,趙瀚生生弄出鎮級機構,就是為了權力深入基層。

可現在看來,好像有些脫離實際了。

左孝良的老家,就在武興鎮對岸,那里很早就歸為趙瀚治下。該分的田已經分了,推廣作物也推廣了,開荒也已經開了,水渠這些也修復了,還新挖了幾條水渠。

然後,鎮上官吏就找不到事做,一天到晚跑去衙門混日子。也就夏秋兩季征稅,或者遇到水旱災情,他們才臨時性的變得忙起來。

就連一直認為該控制基層的陳茂生,也通過宣教團的反饋,覺得鎮級衙門應該消減。

趙瀚仔細思考一番,突然笑道:「就該這樣,咱們基業草創,很多事情肯定會犯錯。錯了就該改正,今後還有這樣的錯誤,我希望諸位能夠暢所欲言。這樣吧,每縣消減兩個鎮,所屬官吏分別tiáo去豐城縣、泰和縣、萬安縣和龍泉縣。」

正在生悶氣的費如鶴,冷不丁問道:「要打泰和縣了?」

「怎么,你有興趣?」趙瀚笑問。

費如鶴沒好氣說:「我憋了一肚子火,正好拿泰和縣的賊寇出氣。」

趙瀚問道:「你娘誰去接?」

費如鶴說:「我派些心腹回去,只需把景行苑的接來,祖父、祖母、二叔、三叔都可以不動。咱們在這邊搞出的陣仗越大,那邊的地方官就不敢輕易動手。」

李邦華說道:「既然趙兵院(費如鶴)來了,那就把兵事一起商議。我認為,包括總鎮的親兵在內,正兵應該擴充到八千,其中兩千人為水師。東邊的永豐縣,也應該拿下來,這樣才能提高縱深,增qiáng東邊地盤的防御。」

「我同意!」費如鶴立即答應,他作為掌兵之人,自然希望兵越多越好。

趙瀚問龐春來和陳茂生:「若拿下永豐縣,官吏和宣教員夠不夠?」

龐春來說道:「每縣撤兩鎮,就多出十六個鎮的官吏,再提拔一些肯定夠用。」

陳茂生說道:「宣教官也是夠的,今年發展很快,以家奴、妓女、貧寒士子居多。」

「那就好,」趙瀚提醒道,「茂生,讓宣教官平時多讀讀《孟子》,四書五經也是很重要的。你的宣教司,可是相當於大明禮部,不能被那些讀書人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