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游山玩水】(為盟主「飄的風NJ」加更)(1 / 2)

王梓鈞 1608 字 2023-06-01

天災人禍,向來連在一起。

單論去年的旱災程度,山西、陝西其實較輕,但帶來的飢荒卻最為嚴重。

去年干旱重災區是哪里?

若按後世的行政區劃,有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東部和整個浙江!

這些地方都相對富庶,因此在史書里面,崇禎九年的南方沒有鬧大面積飢荒。

但是,去年全省大旱的浙江,今年又持續性旱災。雖然旱情相比去年較輕,浙江百姓卻扛不住了,因為布政司在加緊催稅。

浙江左布政使姚永濟,也是迫不得已。他去年上報災情,皇帝根本不信,居然奪官留任,不把賦稅交上去就要革職!

吉安,總兵府。

趙瀚在春耕會議上做出指示:「各地官吏,宣教員,農會成員,還有軍隊,全部抗旱救災!」

李珂弱弱地說:「總鎮,要不你親自祭天祈雨?」

「祈什么雨,有那錢財,還不如拿去賑災!」趙瀚一口拒絕。

龐春來說道:「祈雨也是可以,不為感天動地,只為凝聚人心。」

「總鎮不信,官吏和百姓卻信。」李邦華附和道。

趙瀚想了想說:「眾志成城,便是凝聚人心。至於祈雨,北方連年大旱,朝廷君臣怎么沒把雨水祈來?傳令各地主官要員,今後但有祈雨者,立即撤職。給我把心思全都用在抗旱上!」

「是!」

眾官不再勸阻。

……

南昌知縣已經滾蛋了,自稱得了重病,未經朝廷許可,便掛印回家養老。

新任知縣叫韓承宣,之前在淄川做縣令,任期內只做了兩件事:第一,全縣恢復一條鞭法,不得再征苛捐雜稅;第二,修築石城,抵御賊寇。

淄川縣大治!

剛進入江西地界,就聽說春旱嚴重,韓承宣頓時眉頭緊皺。他是山西人,三年前考中進士,已經嘗夠了旱災的滋味。

此次赴贛,韓承宣沒有師爺,只帶了兩個家仆。

出了鄱陽湖之後,韓承宣站在船頭觀察。他發現贛江兩岸,秧苗居然郁郁蔥蔥,完全不似他想象中的景象。

韓承宣感慨道:「江右之地,果然富庶,有河湖潤澤,大旱亦可豐收矣。」

來到南昌府城,此地異常繁華,同樣不像鬧反賊的樣子。

韓承宣沒有停留,換船沿小河而下,十里之外便是南昌縣城。

一路行去,小河兩岸,多次看到列隊取水的百姓。這條小河的水位,已經下降了許多,水車無法提水入渠,於是農會組織人工提水。

「靠岸。」

還沒抵達縣城,韓承宣就提前登陸。

他看著河岸退水之後留下的wū泥,再看四下郁郁蔥蔥的稻田,感覺一種說不出的古怪。

韓承宣讓家仆留在岸邊看守行李,獨自背劍順著田埂走。一連走出幾里地,距離河邊已經很遠了,竟然還是不見枯黃的秧苗。

這只是春天,雖然沒有下雨,但南昌縣到處是河流,而且連通贛江和撫河,抗旱工作其實非常好做。

真正難搞的是山區!

突然,韓承宣看到一面旗幟,靛藍sè為底,綉著一根稻穗。

「鄉親們,再加把勁,這是最後幾塊田了!」一個穿著普通的漢子,舉著鐵皮喇叭大喊。

「好!」

眾人齊聲歡呼,然後干得更加起勁。

韓承宣攔住一個挑水的農民,指著旗幟問:「那是什么旗?」

「農會的旗。」農民回答。

一個說官話,一個說江西話,竟然勉qiáng能夠交流。

農會?

韓承宣感覺有些不妙。

他又觀察一陣,便踱步回到河邊,帶著家仆一起去縣城。

抵達縣衙,報上來歷,縣丞、主簿、典史帶著兩班差役來迎接。

韓承宣一番詢問,得知縣丞叫張若海,主簿叫劉子榮,典史叫胡定貴。

這典史挺年輕的,看樣子只有十多歲。

那些皂班衙役更是奇怪,一個個手持長槍,而非正常的水火棍。並且令行禁止,排列齊整,看著比北方的官兵更厲害。

韓承宣按下心中疑惑,前去辦理交接手續,府庫雖不算充盈,卻也給他剩了些錢糧。這種情況是極好的,他初到淄川做知縣,縣衙府庫窮得能跑耗子。

韓承宣把縣丞、主簿、典史留下,召集他們在縣衙二堂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