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一千包圍兩萬】(1 / 2)

王梓鈞 1631 字 2023-06-01

南昌府城。

熊文燦大驚失sè:「什么,饒州城也沒了?淮王逃出來沒有?」

「恐怕,凶多吉少。」報信者回答說。

熊文燦頓時癱坐回去,渾身發寒,如墜冰窟。

文官一向是不把藩王放在眼里的,有事兒沒事兒彈劾一下,可以不斷的刷聲望和政績,朝廷君臣也對此樂見其成。

可文官彈劾藩王是一回事,藩王被反賊殺了又是另一回事!

南贛有造反傳統,贛東北同樣有造反傳統,因為那里也群山連綿、百姓窮困。

這次反賊占領的都昌縣,幾年前就鬧過一次,古劍山曾經名義上屬於都昌反賊的部眾。而被反賊占領的饒州府,也鬧過一次,淮王的家眷全被殺了。

那淮王也是倒霉,全家被殺之後,回到王府沒安穩兩年,饒州府城又被反賊攻破。

熊文燦喉嚨發干,問道:「饒州府的反賊,也是打著趙言的旗號?」

「沒有,」探子回答說,「打著趙天王旗號的是都昌丁賊。這饒州盧賊,本是丁家盛的部眾,因為濫殺與丁賊不合,便在半路分兵了。丁賊攻打都昌縣,盧賊便去打饒州府。淮王……」

「說下去,別遮遮掩掩的!」熊文燦呵斥。

探子說道:「上次反賊破城,淮王被搶光了歷代積蓄,回到饒州之後大肆盤剝。饒州今年先是旱災,接著又遭水淹,淮王依舊沒有收斂,布政司又嚴厲催賦。盧賊一至,饒州百姓皆反,半個月就擁兵數萬。」

熊文燦無話可說,他能想象饒州百姓過的什么日子。

先旱災,再水災,前有藩王盤剝,後有官府催bī。這就是一盆滾油,粘著火星就燃,有人帶頭造反怎會不炸?

說實話,若是饒州百姓不造反,無數飢民必然涌來南昌乞討,到時候數萬飢民雲集南昌府,同樣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現在的事情更棘手,丁賊占據都昌縣,打出趙天王的旗幟,而且學著趙瀚斗地主分田。盧賊占據饒州府,手里的兵力更多,但濫殺無辜,只是那種傳統反賊。

而官府這邊,根本無力征討。

官兵倒是還有一些,但多次大敗之後,早已兵無戰心,見到反賊就想逃跑。

熊文燦只能焦急等待,他已經寫信給趙瀚,希望趙瀚能夠幫忙剿賊。也別扯什么引狼入室,因為江西早就群狼環伺,趙瀚能表面上剿賊就可以了。

又等數日,大同軍隊終於過來。

古劍山率領水師部隊,李正率領陸軍坐船,直接停靠在南昌府城外。

停在這兒干嘛?

當然是要錢要糧啊,幫著朝廷剿賊,弄一筆開拔費很正常吧。今年大災,大同軍也沒余糧,熊文燦必須表示表示。

無奈之下,熊文燦只能盡量籌措,甚至bī著那些大戶捐錢。

本來還有些大戶心向朝廷,熊文燦這么一搞,士紳豪qiáng啥念想都沒了。

這都算什么事兒啊?

官府、大戶提供錢糧,資助廬陵趙賊擴大地盤!

肯定是有無數官員、士紳告狀的,可彈劾信件送到京師,就如同泥牛入海,完全沒有半點回應。

敲詐到一筆錢糧之後,古劍山、李正立即從贛江駛入鄱陽湖,兩三天時間便來到都昌縣。

丁家盛得到消息,立即率部出城迎接。他手里捧著《大同集》,跪地高呼:「在下丁家盛,願為趙先生驅馳效力!」

古劍山和李正對視一眼,都感覺非常驚訝,這丁賊竟真的願意獻城歸附。

古劍山連忙扶起:「丁兄弟,總鎮不許下跪,天下人皆生而平等。」

「天下大同,此亦為吾平生之志也。」丁家盛站起來說。

古劍山回到水師艦船上,丁家盛帶著李正進城,指著城外土地說:「縣城周邊,已分田兩千多畝,但在下能力有限,分田之時亂象頻生,請大同官吏趕緊過來主持。」

李正這才相信丁家盛真是自己人,說道:「我即刻寫信告之總鎮,那饒州盧賊可是丁兄舊部?」

「非也,」丁家盛說道,「在下乃石門鎮秀才,因飢荒而一路乞討,起兵搶地主開倉放糧。而那盧祥友,卻是個私鹽販子,半路率眾前來合兵。我約束部眾,不得燒殺搶掠,盧祥友卻濫殺無辜,許多義兵都倒向此人。無奈之下,只能與其分道揚鑣。我率三千人奪取都昌縣,他率萬余人奪取饒州府。」

「此人極為殘bào?」李正問道。

丁家盛回答:「此人乃江湖草莽,視兄弟如手足,視百姓如草芥。而且貪財好sè,我與他共行十里,此人不但搶掠錢糧無數,而且還擄了六個婦人為姬妾。他還搶錢搶女人,分給許多義軍首領,甚至把我的部將也利誘過去。沿途百姓,皆被他威bī裹挾。所遇大族,動輒屠殺滿門。」

「該殺!」李正咬牙切齒。

在都昌縣逗留一日,丁家盛留下駐守城池,古劍山、李正從饒河進發,帶兵直撲饒州府城。

饒州府城,就是鄱陽縣城。

這里水路交通便利,景德鎮的瓷器外運,就必須從饒州府城經過。而且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本該極為富足。可惜,他們要供養淮王世系,子子孫孫一大堆誰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