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鑄幣計劃】(1 / 2)

王梓鈞 1553 字 2023-06-01

村長的工資,定為每月兩斗米,也就是三十多斤,夠一個農村壯勞力吃飽。

只能自己吃飽,無法養活家人。

因為村長的時間,大部分是在自己種地。

勸導納糧、組織修路,這些活動,都處於農閑時節,本來就無事可做。

至於tiáo解糾紛,吃飯時間捧著個碗去了,一邊扒飯就能一邊把糾紛搞定。心大的還能讓村民先打著,自己把飯吃完了再說。

這種級別的工資,相當於每村多養一個老師。

對了,鄉村老師的工資,如今由各村的村民湊糧供養,主要是為了緩解財政壓力。你可能質疑這不是義務教育,但新中國也是這么過來的,農民願意養自己村的老師,並且對老師格外尊敬。

即便如此,財政開銷還是太大,因為今年要賑濟湖廣、廣東受災百姓,還要大量向兵禍嚴重的地區移民。

「寶泉局已經建起來了,幾種錢模都已做好,這個月就能開始鑄錢。」

費純、宋應星二人,前來找到趙瀚議事,並且還拉著李邦華和黃順甫。

費純說道:「財務司與政務司,對多鑄哪種錢有爭議。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法論,各有各的利弊而已。」

「不能鑄太多折十錢,否則百姓吃虧。」掌管政務司的黃順甫說。

費純爭執道:「就算不鑄折十錢,也當多鑄折五錢。否則的話,平錢、折二鑄造出來,鑄多少咱們就要虧多少!」

李邦華建議說:「折十錢盤剝百姓太過,平錢、折二又必定虧損。依我看,全部鑄造折五錢吧,並且宣布糧行一律不收折十。」

「若是糧行宣布不收折十,民間誰還會用?老百姓手里的折十錢,不就砸在手里了?」黃順甫關注的是民生。

費純生氣道:「我們若是收,崇禎就一直鑄,憑啥要慣著崇禎?」

財政和民政兩位主官,就在趙瀚面前吵起來,而且各自說得都有道理。

根源是大明朝廷財政窘迫,於是印錢越來越離譜,分為平錢、折二、折五、折十四種。不但銅錢的面額越鑄越大,而且質量也越來越爛,導致銅錢的購買力瘋狂下降。

再加上白銀通貨緊縮,如今銅銀兌換比例,在個別地方非常離譜,一兩銀子甚至可以換四千文銅錢!

趙瀚的寶泉鑄幣局,若是敢大量鑄造平錢和折二,肯定是鑄多少就虧多少。質量越好,幣值越小,商賈就越喜歡,肯定在市面上掃貨,把好錢都儲藏起來,然後讓崇禎爛錢在市面流通。

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而且無解,因為崇禎爛錢的流通量太大了。第一,趙瀚鑄幣量太小,無法扛住崇禎通寶;第二,不能直接禁止崇禎通寶流通,否則趙瀚的地盤會陷入經濟混亂。

等這些人都爭論完畢,趙瀚拍板道:「寶泉局鑄錢,我給三個要求。第一,大量鑄造折五錢,少量鑄造折二錢,錢幣質量與崇禎四年的南京相當;第二,現在的錢模先用著,立即著手制造新模,還是叫崇禎通寶,但要加上天下大同四個字;第三,新錢問世之後,糧行立即拒收崇禎折十錢。」

崇禎四年的南京銅錢,質量比同期的北京錢更爛,但又比之後的好得多,算是一種幣值中等的銅錢。

至於依舊鑄造崇禎通寶,主要是方便在外省流通。

加上「天下大同」四個字,並不妨礙銅錢使用。

崇禎末期還有一種銅錢,質量非常爛,鑄著奔馬圖形,俗稱「跑馬崇禎」。這是一種私錢,有人認為是李自成鑄造的,闖王嘛,騎馬很正常。一馬入門即為闖,馬兒闖入紫禁城,滅天下者李自成也。

黃順甫提醒一句:「總鎮,糧行若是拒收折十錢,恐怕江西民間的折十錢,要六千到八千文才能換一兩銀子。」

「就算如此,也要拒收,」費純立即懟回去,「長痛不如短痛,總不能一直讓崇禎鑄錢來吸咱們的血。這也是在吸江西百姓的血,若再任其流通,崇禎怕能鑄出當百文的大錢!」

趙瀚制止道:「好了,莫要再說,便如此定下來了。至於手中有折十錢的百姓,他們只能自認倒霉,咱們也愛莫能助。」

真沒辦法,趙瀚不可能回收的。

一旦趙瀚回收,商賈有利可圖,他們會故意去南京買折十錢,然後整船整船運過來找糧行兌換。

趙瀚既然拍板,眾人再無異議,立即各自辦事去了。

宋應星被趙瀚留下。

趙瀚問道:「費如飴怎樣?」

「頗有才華,就是風評不佳。」宋應星回答說。

費如飴在含珠書院時,就已經在研究《夢溪筆談》,又去蘇州跟工匠學奇yín巧技。

不過這貨的路線跑偏了,他的主攻方向是布料染sè,研究如何低成本染出sè彩鮮艷的布匹。同時喜歡自己設計衣服款式,喜歡自己設計首飾和帽子,跟他「服妖」的稱號完美契合。

去年底,費如飴跑來找趙瀚,在了解一番近況之後,被趙瀚扔給宋應星做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