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即將北伐】(為企鵝大佬加更)(1 / 2)

王梓鈞 1574 字 2023-06-01

方以智被扔去工務司,擔任宋應星的助手。

宋應星也被趙瀚啟發過物理,但他公務太忙了,對於研究物理的興趣,沒有方以智那么積極。

他們兩個待在一起,應該能對撞出些火花。

關於物理,趙瀚頂多記得初中知識,高中物理早就忘了大半,一個高中物理公式都記不住。

他只能進行啟發,傳授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論。

方以智簡直瘋魔狀態,成天到晚研究力學。半個月時間不到,這貨就自制測力計,並讓工匠給做出來。

宋應星表示不高興,說方以智這個助手不行,上班時間各種開小差走神。

趙瀚干脆組建專門機構,即翰林院、數學院、物理院。

此翰林院,非彼翰林院。

大明的翰林院,屬於中央高級干部預備機關。

趙瀚的翰林院,純屬學術機構。

研究大同理論,編撰大同正音,今後確定標准字和字典,甚至重新編訂中小學教材,又或者明亡之後編訂《明史》,這些工作全部交給翰林院執行。

翰林院官員,不得參與政治,更不得轉任實權官職!

翰林、數學、物理三院,暫歸趙瀚直接管轄。

物理院最寒磣,只有方以智一人。

趙瀚命令其挑選二十個學生,一邊幫方以智做實驗,一邊跟著方以智學習。這些學生沒有工資,但包吃包住。

南京徐國公家里那么多宅子,今後都分配給各個機構。比如萬竹園,就安排做物理院的院址,絕對環境清雅,保證研究員身心愉悅。

「總鎮!」

又是一天,方以智拿出示意圖,指著圖紙說:「物體本身是保持不動的,因其受力均衡。也拿這方硯台舉例,它自身有下墜的重力,桌面給它向上的托舉力。托舉力和重力相同時,硯台便能維持不動。便如人踩泥沼,會因重力而向下陷。那深深的腳印,便是受到人的重力。當泥沼被踩實,地面的托舉力就能抵消重力,人就站立不動了。」

趙瀚笑問:「所以,你得出什么通幾(規律)?」

方以智回答:「萬物思靜。任何物體,在受到平衡之力,或不受外力之時,它肯定是靜止不動的。」

趙瀚把方以智的圖紙揉成一團,隨意扔出:「這個紙團受了哪些力?」

方以智重新畫圖,認真思索,不斷寫出作用力:「它受到總鎮拋擲之力,還有自身的重力。這兩個力結合,紙團便會向前下墜。」

「真的嗎?」

趙瀚拿出另一張紙,並不揉成紙團,展開了拋出去,問道:「這兩張紙,輕重相等,我拋出的力道也差不多。為何一個拋得遠,一個拋得近?」

方以智冥思苦想。

趙瀚拿起一本書,當做扇子,朝方以智扇去:「感覺到了嗎?」

「風。」方以智回答。

趙瀚問道:「你的頭發隨風而動,又受了什么力?」

方以智瞪大雙眼:「風即是氣動,氣為實在之物!」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里面,對風的理解是:yīn陽相驅而氣動,通氣便可作風。

趙瀚微笑贊許。

方以智又在圖紙補上,說道:「紙團還有氣之阻力,當阻力與總鎮拋擲之力平衡,紙團便不再……不對啊!」

從牛頓第一原理,突然跳到牛頓第二原理,方以智瞬間就懵了,他感到這個問題非常復雜。

趙瀚笑道:「暫時不想這個。如果我的書桌光滑到極致,沒有絲毫阻力,那推硯台一下還會停下嗎?」

方以智認真思考,搖頭說:「不會,硯台會一直往前移動。」

「那你先前的結論就錯了,事物不是保持靜止不動,而是保持自己原有的狀態不變。」趙瀚說道。

方以智點頭:「確實。」

趙瀚笑著說:「事物的這種表征,稱之為『慣性』如何?一慣之性。」

「可也。」

方以智覺得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深究,拱手道:「總鎮,在下先行告辭,且去理清個中因緣。」

「去吧。」趙瀚感到很欣慰。

等方以智走到門口,趙瀚突然喊道:「你若再弄出什么成果,可以邀請數學院的人,讓他們去物理院看看。或許,可以多出幾個志同道合之人。」

「是!」方以智作揖告退。

趙瀚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物理研究終於有了實踐者,他相信點燃火種,肯定能夠傳播開來。

也是時候前往南京了,夏收之後便要出兵江淮,吉安這邊的位置實在有些偏。

總兵府也得改,不說自立為王,至少也要升級為都督府,趙瀚決定自稱「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個職務,跟朱厚照的「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有得一拼!

……

崇禎十三年,注定不平凡。

滿清軍隊,已經包圍錦州半年,大搖大擺的在城外移民屯田。

祖大壽一直堅守錦州城,沒有半點要投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