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趙菩薩的信徒】(1 / 2)

王梓鈞 1763 字 2023-06-01

「農兵出戰!」

「農兵出戰!」

劉大章聽到宣教官的聲音,蹭的就站起來,拿起自己削制的鐵頭木槍。

突然,劉大章又把木槍收起,拿著繩子奔進一屋。他將懷孕的妻子捆起來,對屋里不能參戰的婦孺說:「幫忙看好我這婆娘,莫要做了韃子的jiān細!」

「劉隊長你去吧,我們給你看好!」另一個懷孕婦女說道。

劉大章的妻子哭泣道:「我就快要給你生孩子了,你都還信不過我?」

「等你下了崽再說。」劉大章撂下一句,頭也不回的提槍出去。

劉大章的妻子,是他曾經的女主人,一個被大同軍擄走的滿洲婦人。

至於屋里這些,也多是被搶回來的。有滿洲婦人,有漢人婦女,甚至還有蒙古婦女。她們都懷孕了,遼東半島即將迎來一波生育cháo。

城中撤進來太多百姓,屋子都快不夠住了,這些孕婦被集中照料。

「農兵出戰,農兵出戰!」

劉大章沿途大喊,他去年還是農奴,今年已成為大同軍的農兵隊長,手下管理著三十個遼東農兵。

沒走多遠,金國珍也帶著農民過來。

金國珍統領的則是朝鮮農兵,都是被滿清抓來的朝鮮農奴,是大同軍解放了他們,並給他們分田耕種。

還有大量沒懷孕的婦女,也組織起來搬運物資,關鍵時刻亦可拿著武器上陣。這些都是第十一師將士的家屬,父母孩子留在老家,妻子遷來遼東跟丈夫過日子——第十一師長期駐扎遼東,必須得讓夫妻團聚才行。

蓋州城外,滿清已經准備進攻了。

金國珍都不用宣教官鼓舞士氣,自己就對朝鮮農兵說:「我們都是被韃子從朝鮮擄走的,十個人離開家鄉,到現在最多還活著一兩個。糧食不夠吃了,韃子就讓我們餓死;冬天要是太冷,就得活生生凍死。平時給韃子種地,累死累活都吃不飽。你們還想不想過那種日子?」

「不想!」朝鮮籍農兵怒吼。

金國珍又說:「大同軍的天兵天將,把咱們從韃子手里救出來。你們很多都是沒有姓氏的,大同軍讓你們有了自己的姓,這是多大的恩德啊!朝鮮國王不給你們姓氏,韃子也不給你們姓氏,只有大同軍才讓你們有姓氏。大同軍還給你們分田,還給你們分配婦人結婚成家。若是蓋州城被攻破,你們的田沒了,你們的家沒了,你們的妻子也沒了,你們的姓氏也沒了。要不要跟著大同軍一起拼命?」

「拼了!拼了!」

朝鮮籍農兵吼得歇斯底里,仿佛隨時能撲出去用牙齒撕咬敵軍。

金國珍隨手指著一個農兵,問道:「你叫什么?「

「趙定貴!」那農兵回答。

金國珍又問:「為啥叫趙定貴!」

趙定貴吼著回答說:「大同皇帝趙菩薩的趙,胡定貴大將軍的定貴!」

金國珍再問另一人:「你叫什么?」

那農兵回答:「胡殺虜,胡大將軍的胡,殺光韃虜的虜!」

金國珍對朝鮮籍農兵說:「你們這些人,要么跟著皇帝陛下姓趙,要么跟著胡大將軍姓胡。大家雖是從朝鮮來的,但今後都是中國人,是響當當的天朝子民。咱們生是趙菩薩的人,死是趙菩薩的鬼,趙菩薩皇帝陛下萬歲!」

「趙菩薩皇帝陛下萬歲!」

這些朝鮮籍農兵幾近狂熱,一個個兩眼通紅。

朝鮮國主投降那次,滿清從朝鮮掠走五十萬百姓。要么病死,要么累死,要么凍死,要么餓死,甚至是在攻城時當炮灰,此時早就已經十存一二。

他們遭過太多罪,就算老實做農奴,也極有可能非正常死亡。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想重新過暗無天日的生活。

在遼東百姓口中,趙瀚的綽號不是趙天王、趙先生,而是救苦救難的趙菩薩。

偏遠鄉村找不到醫生,平時如果生病了,都是跪著祈禱趙菩薩保佑。

「轟轟轟轟!」

炮擊依舊在持續,滿清的火炮,對准城牆上的大同火炮。而大同軍的火炮,則瞄准那些從壕溝、土牆通道推過來的楯車。

大量百姓在城內燒煮金汁和滾油,等沸騰之後再搬到城上去,免得不慎被火炮把鍋砸翻。

城南的滿清大營,從早就搭好的浮橋,繞向大清河北岸,集中攻打蓋州城的東、西、北三面——南邊靠河。

這個時候,盧象升等人的援兵,根本沒法半渡而擊。因為滿清的渡河地點,兩岸都有防御工事,快兩個月的時間修得跟鐵桶一樣。

同樣的,多爾袞雖有七萬多八旗兵,寧願一直轟擊蓋州城,也不去進攻兩萬余人的援軍大營。因為援軍大營的防御工事,也越修越牢固,若無法迅速擊破,很可能被城中守軍抓住機會,在關鍵時刻對滿清大軍南北夾擊。

看到蓋州城升起的狼煙,李正下令道:「坐船繞去韃子背後!」

一部分船只,送騎兵去襲擾了。剩下的船只,肯定無法一次性運送大軍,只能分成好幾批慢慢運輸。

由於害怕被滿清攻擊,登陸地點選在蓋州西北十里外的海灘。

第一批登陸部隊,迅速用輜重構築簡單工事,守在那里接應下一批友軍。

「攝政王殿下,背後有南蠻大軍從海上登岸!」滿清的哨騎很快就發現情況。

多爾袞說道:「不管他,小心防備大營。」

無法tiáo頭先打援軍,因為已經開始攻城了。

先期攻城部隊,全是廝卒和民夫,用以消耗大同軍的守城物資。

這些民夫最慘,行軍時搬運輜重,駐扎時修築工事,攻城時充當炮灰,缺糧時還可兼職做軍糧。

把民夫當軍糧,屬於戰爭常態。

大明的遼東邊軍,動輒被圍城幾個月,祖大壽甚至死守一兩年。哪有那么多糧食?吃民夫而已!

由於滿清的壕溝和土牆,已經距離城牆很近,廝卒、民夫幾分鍾就能沖到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