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教育開支】(為企鵝大佬加更)(1 / 2)

王梓鈞 1570 字 2023-06-01

田秀英,也就是崇禎的田貴妃,終於被允許去街面行走了。

甚至還給她安排了一個宮女,幫忙照顧起居,每個月也能領到例錢。

趙瀚本就比較摳門,田秀英這種前朝遺妃,自然無法享受榮華富貴。她的衣服皆為棉布制品,沒有絲綢不說,還得自己動手縫制。

前不久,田秀英弄到一台紡車,買棉花來紡織棉紗換錢。

這天一大早,田秀英在女官那里報備,便帶著宮女慧兒出門賣貨。不用沿街叫賣,有專門的店鋪收購,反正就是賺一點辛苦錢。

「賣取燈啰,賣取燈啰!」

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兒,捧著火柴沿街叫賣。

雖然孩童qiáng制讀書,但偏遠鄉村輟學的還是很多。至於城里,官府管得很嚴,還真的很少見到因貧輟學兒童。

窮得孩子沒法讀書?

那你全家都去北方吧,官府提供路費。願意種地的可以分田,不願意種地的,北方城市也很缺人。

qiáng制入學年齡,如今被定為八歲,三年小學讀完就是十一歲。成績比較差的,正好可以當學徒,學一門手藝也能找到營生。

眼前這小孩,就屬於學齡前兒童,他捧著火柴過來問:「夫人要買取燈不?」

田秀英見他乖巧伶俐,不禁想到自己的兒子,點頭微笑道:「買二十根。」

賣火柴的小男孩說:「五十根吧,五十根一文錢。」

「那好,就買五十根。」田秀英說道。

火柴利潤很薄,比火折子還便宜。把松木或者杉木,削成小棍兒,再侵染硫磺,用火刀就能引燃。

南北朝時叫法燭、發燭,北宋時叫引光奴、火寸,元末明初叫發燭、粹兒。到了明代中後期,火柴被定名為取燈。

這玩意兒,在宋代就開始沿街叫賣了。

小孩數了五十一根火柴,用草繩捆著,遞給田秀英說:「多數一根,夫人下回還來買。」

田秀英心情舒暢道:「好,下回還找你。」

小孩笑道:「再過半年,我就要讀書了。過了八歲還不讀書,被官府知道可得受罰。」

「那你今後怕會考狀元。」田秀英說。

小孩笑得更開心:「可不是考狀元的料,我爹說了,等小學畢業,懂得識字算術,就去給張木匠做學徒。我這取燈(火柴),都是張木匠打家具的邊角料,他跟我爹的交情可好了。」

田秀英在皇宮住了十多年,又在南京被軟禁一年,如今特別喜歡市井氣象。

她跟賣火柴的小孩作別,帶著宮女去販賣棉紗,換來些銅錢又給兒子買了塊糖。

就在這時,前方路人扎堆,正在那里指指點點。

田秀英好奇的擠過去,卻見幾個番邦蠻夷,乘坐滑竿前往北城,身後還雇了些力夫搬抬行李。

「嘿嘿,這些洋和尚總算走了,陛下就該把那洋廟也拆除。」

「聽說沒走完咧,洋廟里還留著幾個。」

「走幾個算幾個,就看不得紅眉毛綠眼睛那模樣。」

「你們不曉得,南方又搞出教案,死了不少人呢。陛下這回龍顏大怒,不聽話的洋和尚都得走。」

「……」

願意跟羅馬教廷決裂,繼續留在中國的傳教士,數量大概有兩三成的樣子。

大部分耶穌會士都選擇離開,但菲律賓不能去,那里是多明我會的天下,他們可以選擇去印度。

當然,也有一部分傳教士,選擇前往山西投奔李自成。

至於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傳教人員全部被驅逐出境,如今正在福建、廣東打包登船。

回到自己的小院,已經有宮女等著。

那是柳如是的宮女,見面就問候行禮:「我家娘子請夫人過去坐會兒。」

「這就去,妹妹稍等。」田秀英回屋逗弄孩子,又拿起竹笛去拜訪柳如是。

這位田貴妃懂騎射,又jīng通音律,還曉書法繪畫,跟柳如是頗聊得來。

相傳崇禎皇帝的舊衣服,就是田貴妃親手縫補。還會制作飾品,把崇禎珠冠上的珍珠,換成鴉青石鑲嵌上去,比舊有的模樣更加雅致。

她還改造後宮的燈具,改造紫禁城的園林,改造宮女的衣服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