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終究跑不掉】(1 / 2)

王梓鈞 1571 字 2023-06-01

鞍山。

雨季還未結束,大同軍沒有進攻遼陽,只是在農村策動農民起義。。。

軍事會議上,李正笑著說:「咱也不能忘了老本行,遼陽、沈陽、撫順、鐵嶺、開原,這些地方都有很多漢人農民。韃子既然守城不出,那就發動農民,殺死地主和旗丁,把城下全部占了分田。只要韃子敢出城,咱就尋機殲滅。韃子要是不出城,那就等著餓死在城里,反正不准往城里賣東西!」

「這招確實妙。」盧象升點頭道。

「哈哈,」蕭宗顯頓時笑道,「盧將軍不曉得,陛下在江西起兵,便是用這一套對付大明官府。那個時候,城池是官府的,農村全都是咱們大同軍的。」

盧象升說道:「那就留下兩萬人,為農民起義壓陣。其余部隊,都去占領遼西。打通從海州到山海關,若是豪格大軍未滅,說不定還能將其堵住。可再派一支騎兵,去遼西北草原威懾,引動那些蒙古部落叛亂。」

「此計甚好。」李正點頭同意。

「我帶人去草原!」王廷臣當即請戰。

趁著難得天晴,大同軍開始分兵。

一萬人留在鞍山,一萬人留在威寧營,從東西兩面看住遼陽,策應農民占領遼陽的村鎮。

別的地方,或許還有好地主。

但在韃子統治的遼東,地主全殺了都不會有冤枉的,放開手腳讓農民燥起來就是。

蕭宗顯和胡定貴帶兵前往遼西,西寧堡、西平堡、鎮寧堡、平洋橋堡……一路殺到義州,這些城池和堡壘,全部空空如也。韃子舍棄漢民和農奴,帶著財貨翻過長城,全部朝沈陽那邊遷徙。

胡定貴直抵大小凌河,兩座城堡同樣無人,只剩一群被搶光財產的漢人百姓。

二人在錦州城外會師,蕭宗顯說:「長城以內,韃子全跑了。我問過沿途漢民,韃子翻越長城而走,應該是從北方草原前往沈陽。」

「我這里也差不多,根本看不到韃子。」胡定貴說道。

遼西走廊,被韃子放棄了!

海州失守,就等於遼西被切斷,韃子不可能長久占領那里,於是選擇全部趁早撤走。他們只是帶走包衣,甚至都懶得擄掠漢民,因為糧食養不活那么多農奴。

曾經反復爭奪數十年的錦州城,此刻城門朝大同軍洞開著。

胡定貴騎馬進入,仿佛來到鬼城。街面一片狼藉,根本看不到人影。只有零星的漢民,躲在屋子里偷偷觀察,他們被韃子搶了一遭,害怕再被大同軍給洗劫。

蕭宗顯帶兵直撲寧遠,情況同樣如此,城里的韃子全都跑了。

就在他們兩人郁悶時,帶著騎兵去草原的王廷臣,簡直就跟中了彩票頭獎一樣。

遼西走廊的那些韃子,越過長城之後,順著草原的邊緣前往沈陽。而王廷臣的騎兵師,同樣在草原邊緣逡巡,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韃子。

「將軍,前面又有韃子!」

「殺過去!」

騎兵師一分為二,在草原邊緣游盪,此刻撲出去的足足四千余人。

而前方的韃子,卻是從義州過來。正規的八旗兵,只有五十人而已,外加上千旗丁部隊,其余的全是韃子平民。

「快跑啊,蠻子殺來了!」

韃子驚慌失措,沒有往北方跑,因為北方全是草原,根本不可能跑過騎兵。他們舍棄財貨,向南逃進大山,或許還能有一條生路。

「饒命,饒命!」

漢人包衣沒有逃,一個個跪地求饒。

大同騎兵拖刀奔馳,沿途收割著性命,直到沒有韃子逃跑為止。

「師長,俘虜1800余,有好幾百是包衣。」執法官奔過來說。

王廷臣說道:「挑一百韃子俘虜,讓包衣都去捅兩刀,然後讓包衣帶著繳獲的輜重,越過長城押往義州城。」

王廷臣的這個騎兵師,跑來草原溜達,本來沒有後勤補給,從遼西遷來的韃子,反而成了他的補給隊。

這樣的補給隊,一路還不少,等著王廷臣去接收。

……

豪格和滿達海,越過長城之後,沿途收繳小部落的皮甲和武器,甚至是直接殺人搶劫糧食和牲口。

滿清大敗的消息傳來,這些小部落遲早叛亂,韃子還不如先下手為qiáng。

在燕山余脈的山溝里,韃子主力一路劫掠,很快就到了喀喇沁左翼蒙古的地盤。

他們還想劫掠這里,誰知竟然撲了個空。殺死叔叔的固魯斯奇布,已經將叔叔的部落搬空,全部遷徙到更北方的草場,順便突襲了好幾個小部落。

又趁著科爾沁蒙古首領,正在征討巴達禮的部落,固魯斯奇布帶兵入侵科爾沁草原,俘虜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

科爾沁首領們大怒,回軍與固魯斯奇布作戰,卻在元寶山中了埋伏。

損失慘重之下,科爾沁蒙古和喀喇沁蒙古,雙方開始出現勢均力敵的局面。接下來好幾年,肯定都是互相征伐,無非是一方將另一方打服的結局。

更搞笑的是,這兩個蒙古部族,紛紛遣使向南京的趙皇帝稱臣。

喀喇沁蒙古,原本是永謝布部的分支,東遷占了朵顏三衛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