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救命之恩】(1 / 2)

王梓鈞 1579 字 2023-06-01

徐州。

鄭森升tiáo徐州知州已一年多,二十三歲的知州,在官員整體年輕的大同新朝,也算是非常少見的存在了。。。

「小松子,今天又要出城視察?」趙貞芳抱出一套官員便服,讓侍女幫忙給鄭森換上。

鄭森一邊換衣服,一邊憂慮道:「河南連日大雨,徐州這邊漲得厲害,鎮口閘也剛剛修繕完畢。各處河堤,若不親自巡視,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學校放假了,我陪你去吧。」趙貞芳說。

趙貞芳的身份,除了榮福公主和知州夫人,還是大同數學學會、物理學會的會員,甚至一度擔任數學學會的秘書長。如今隨夫來到徐州上任,她還應聘做了徐州中學的老師,兼教數學(幾何)、物理等科目。

至於小松子,那是趙貞芳對丈夫的昵稱,鄭森有個小名叫「福松」。

夫妻倆結伴走出州衙後院,只叫了幾個差役跟隨,便讓司機駕著馬車出城。好馬都被征作軍用,民間全是劣馬,就連徐州官府配的馬車,那馬兒都比驢子大不了多少。

城北大堤已經巡視過了,鄭森和趙貞芳一路坐車往上游而去。

行駛一陣,見河邊有人聚集。

鄭森下車過去查看,發現是蕭縣知縣楊鼎,也在帶人視察境內河堤。

「拜見公主,拜見太守!」楊鼎認出二人,立即拱手作揖。

鄭森和趙貞芳同時回禮,開始詢問河堤的情況。

徐州是個大州,下轄四縣。

楊鼎嘆息說:「今天的水位,較昨天又漲半尺。再這么下去,河南又該扒堤泄洪了,山東的老百姓苦啊!」

「確實苦,只盼黃河治理早日成功。」鄭森也有些感慨。

今年的災害已經很明顯了,北澇南旱。

江南旱得河水枯竭,河南卻是連日大雨。按照一貫的手段,水位漲到一定程度,就是在河南的東部,扒開黃河北堤泄洪。如此,河南會被淹一兩個縣,山東則要被淹好幾個縣。

至於被劃到江蘇的徐州,反而是最安全的。

鄭森帶著楊鼎一起巡視河堤,說道:「等到秋末時節,水位枯淺,又還沒結冰,得組織百姓疏浚河道。而今已經收復北方,水運日漸繁忙,下游泥沙淤得太厲害了,極不利於船只航行。」

「太守所言甚是,」楊鼎連忙說,「下官只是蕭縣知縣,疏浚河道一事,還得太守您來牽頭,把碭山、豐縣、沛縣也一並拉來治理。」

鄭森點頭道:「等洪水過後,便讓這四縣的知縣,一起到州衙來開會商議。」

接近中午,至一渡口,眾人便停下來,在渡口附近的野店歇息吃喝。

朝廷的規矩繁瑣,官吏在工作日的中午,嚴厲禁止飲酒,只有吃晚飯的時候才能喝酒。

野店也沒啥好東西,炒了幾個小菜,鄭森以茶代酒跟楊鼎碰杯。

楊鼎有些拘謹,遇到知州也就罷了,這位知州還是駙馬爺,而且公主本人也在同桌。

「楊知縣是四川人?」鄭森隨口問道。

楊鼎笑著回答:「川東人,黃將軍(黃幺)還沒帶兵入川,下官便跟著前明知縣,獻城降了秦將軍(秦良玉)。承蒙陛下不棄,下官竟從一皂吏,一路升遷至知縣。這在前明可不行,下官出身皂吏世家,子孫連考科舉都沒資格。」

鄭森開玩笑說:「哈哈,英雄不問出處,我家以前還是海盜呢。」

「太守說笑了。」楊鼎不敢對此多言。

鄭森隨口又問:「蕭縣有何難處?」

楊鼎說道:「縣內陸續發現幾處煤礦,南方近年搞出什么蒸汽機,聽說需要燒煤來織布。這蕭縣的煤炭,完全可以開采出來,用船運到江南去賣銀子嘛。可這開礦涉及征用土地,州里倒是批了,省里卻死活不批。這蕭縣有煤,愣是不能挖出來賣!」

趙貞芳突然來一句:「為何要挖煤賣去南方?蒸汽機我知道,蒸汽紡紗機已經研制出來了,蒸汽織布機還在繼續改進。可聯絡徐州本地商賈,去南方訂購蒸汽機。就在蕭縣開設紡織廠,再從山東買來棉花,用蕭縣的煤在蕭縣紡紗織布。到時候,徐州水道四通八達,無論賣去南方還是北方都可以!」

「對頭啊!」

楊鼎猛拍腦袋:「山東移民數載,糧食和棉花都在恢復。這山東的棉花,質量比江南棉花還好。我們徐州挨著山東,買棉花的運費也便宜,自己用煤炭紡紗織布多好。不愧是公主殿下,腦子就是比咱聰明萬倍!」

鄭森笑著說:「如此,我便去省里拜訪,幫忙把開煤礦的批文弄來。被征地的農民,你那里可要安置好。先開一座煤礦,試著做做看,是好事就繼續做,不利民生就適可而止。」

「多謝太守!」楊鼎更加高興。

隔壁兩桌,都是鄭森和楊鼎帶來的隨從,此刻一邊吃飯一邊偷瞧公主。

州衙之人還好,蕭縣來的差役,對傳說中的公主非常好奇,一路到頭已經偷瞧了無數遍。

「再看眼珠都瞪出來了!」劉莽低聲罵道。

應大高笑著說:「劉頭兒,這可是公主,今天不多看看,以後可不容易見著。也是托了縣尊的福,咱要不是陪縣尊出巡,這輩子哪里能遇到公主。」

王謙卻說:「看得到,看得到。我聽人說,公主就在徐州中學做老師,學問比很多男先生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