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聖皇破陣曲】(1 / 2)

王梓鈞 1572 字 2023-06-01

京城,新一期《大同月報》出爐,各大酒樓紛紛購買,然後讓識字的伙計念給食客聽。

這也是招攬生意的一種方法,而且特別時髦。。。

店伙計站在板凳上,端著報紙搖頭晃腦念讀:「月末朝會,皇帝與大臣論及律呂。《尚書·堯典》有雲:禹舜……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律度量衡,四者國之大事也。秦始皇雖統一度量衡,而律呂向來有所偏差。《禮記·禮運》有雲: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yīn陽為端,以四時為柄……」

店伙計越念越暈,字他雖然都認識,但連起來就有些搞不懂了。

酒樓大堂的食客,也多聽得迷迷糊糊,只有少數人能理解是啥意思。念到後面,二樓的貴客,也紛紛走出包廂,倚著欄桿聽店伙計讀報。

「據欽天院數學院,諸博士、碩士、學士驗算,《史記》於律呂記錄有謬,或太史公謄抄錯誤耳,確值為《夢溪筆談》所載……今特更正之,並告諸天下。」店伙計念到這里,隱約感覺自己念了什么非常重要的東西。

「轟!」

大堂里一片嘩然,讀書人紛紛發聲。有人對數學館破口大罵,認為司馬遷不可能弄錯,也有人想回家自己驗證。

「著令欽天院數學館,協助禮部修正律呂。現行法尺,依修正之律管而修正,天下田畝已丈量者不變……」

少數幾個懂行的士子,當場驚得站起來,然後面面相覷不知說什么才好。

律度量衡,是連在一起的,律呂可不只是音樂那么簡單。

黃鍾的律管必為九寸,而測量長度的尺子,就依黃鍾律管來定標准器。歷代都有標准器,各地官府以此制造地方標准器,民間又按地方標准器制作尺子、秤砣等等。

明代的中央標准器已經找不到了,各地的標准器都有誤差。比如一尺,有的地方32厘米,有的地方33厘米,甚至還有31厘米的。趙瀚之前丈田,用的是江西吉安府的標准尺,每尺大約32.6厘米。

現在欽天院數學館修正律呂,那就以修正後的黃鍾律管,確定真正的國家標准尺寸。

這不會干擾民間丈量和買賣,因為必然存在誤差。但標准尺寸必須統一,禮部會制作標准器,下發到各地官府作為參照。

與此同時,報紙上還說,重量單位接下來也會制定標准器。

各地的律度量衡,只允許小范圍誤差,錯得太離譜的全部取締。特別是當鋪、票號之類,其尺子、秤砣、秤桿都要檢查,一旦誤差過大必遭懲處。

店伙計還在念報紙:「欽天院掌院蕭時選,開創數學微積分之術。加官……太子少保?」

突然間,全場安靜。

太子少保,屬於三公三孤里的最低級加官。可一個研究算術的,居然能加官三孤?

店伙計嘀咕道:「我也會算術,算賬可快了,咋就不給我封官呢?」

「微積分是啥?」一個讀書人問。

同桌之人說:「我怎曉得?」

有食客大喊:「店小二,報紙上可有說,什么是微積分之術?」

「有有有,我立馬就念……念,」店伙計突然苦著臉,「不知怎念啊,我讀過三年小學,數字倒是都認識,可這些符號就跟鬼畫符一樣。這太子少保,還真不是尋常人能做的。」

有個食客跑過來,目光往報紙上一掃,自言自語道:「果然跟道士畫的符籙近似,這位蕭博士,必然學究天人。想必那微積分之術,暗通天地至理,是傳說中的奇門遁甲一類。」

又有食客扔下筷子跑來,看了報紙之後說:「今後天下道士,恐怕都想來南京拜師,把這微積分秘術給學會了。擱在以前,此必為傳男不傳女的密辛。而今皇恩浩盪,將秘術公之於報紙,天下有緣者都可以領悟。」

「你悟到了沒?」有人笑問。

那食客搖頭,再看一眼報紙:「此秘術與我無緣,估計要靈根深厚之人才能看懂。」

旁邊這人說:「欽天院的蕭掌院,想來出自道家一脈。和尚只會念經,可不會畫符……」

「誰說的?我老家的和尚就會畫符。」當即有人反駁。

……

翰林院。

錢謙益手捧著報紙,痛心疾首道:「太子少保啊,太子少保啊,竟被欽天院搶了先。咱們翰林院,也該加快進度了,《明史》的編撰不可再慢慢吞吞。」

去年冬天似要病死的張溥,如今再次活蹦亂跳。他笑著說:「牧翁眼紅了?」

錢謙益矢口否認:「誰眼紅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編修《明史》自當全力以赴。」

王tiáo鼎已經外放地方大員,錢謙益順利升為翰林院掌院。他對此頗為得意,換在大明朝,這個職務是有資格入閣為相的。

可惜沒高興幾天,隔壁欽天院就鬧出大動靜。

什么是微積分,錢謙益搞不明白,但能夠修正黃鍾律,他卻明白分量有多重。從政治上來看,跟修訂歷法沒有區別,他至少得把《明史》編出來才能扳回一局。

錢謙益忍不住沖出去,對著《明史》編修室大喊:「從今天起,每天傍晚加班一個鍾頭!」

史官們欲哭無淚,這可沒有加班費啊。

張溥卻是悠哉哉喝茶,隨即對著報紙拿起筆,在一張草紙上寫寫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