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應考士子】(1 / 2)

王梓鈞 1509 字 2023-06-01

民始九年,中歷4347年,西歷1650年。

春寒料峭。

河北士子李及秀、張兆庸,元宵節剛過便來到南京,等著二月初參加第一屆會試。

他們算比較晚的,有些士子怕錯過時間,直接選擇在南京過年。

燈會要持續十天,李張二人還有機會觀燈。

雖然很多花燈都已撤了,但剩下的還是讓他們激動。

張兆庸含淚感慨道:「愚弟年yòu時,曾與父兄在北京觀燈,依舊還記得那恢弘氣象。而今北方凋敝,繁華早已不再,此時重見燈會,真個物是人非事事休。」

「唉,莫要再說這個。」李及秀也想起舊時歲月。

李及秀家里算是大地主,足有三千多畝地。不說奴仆成群,至少也前呼後擁,現在卻啥都沒了。家里那幾十畝地,還是逃難回鄉時,地方官府給分配旳,粗茶淡飯也要自己動手耕種。

張兆庸擠出笑容:「不過天津還是恢復很快,城內城外,這幾年人煙日增,多虧了陛下組織移民。」

「誰說不是?」李及秀說道,「愚兄所在的平樂鎮,初時人口不過千,去年已經有兩三千人。一些是從山里出來的,剩下全都是南方移民。我那yòu弟,去年也定了親,南方來的姑娘家。雖只是尋常農戶,卻也讀過三年小學,今後生下子女肯定能教育好。」

正說話間,一群年輕人,勾肩搭背而來,還醉醺醺唱著歌。

張兆庸說道:「兄長且看他們腰間的玉佩,都是金陵大學的學生啊。」

「這些年輕人,生了好時候,端的好前程。」李及秀不禁感慨。

大學士腰間的玉佩,類似於校徽作用。

而且,不是什么正經美玉,都是清一sè的葯玉,也即彩sè玻璃。明初之時很貴重,官員的朝服上就有,明中期就不咋值錢了,官員們逾制偷偷換成真玉。

現在就更不值錢,基本是制作透明玻璃的副產品。

張兆庸說:「這金陵大學,便類似前明的國子監,聽說平時對學生管得很嚴。這些學生醉酒過市,估計是年後還未開課,提前回學校到處玩耍。唉,南方各省皆有大學,我河北什么時候才能有啊?」

李及秀笑道:「至少也得有中學,否則河北的大學如何招生?我猜正因如此,陛下才重開科舉,給北方士子一條路,不讓南方人獨占朝堂。」

「便是這樣的,陛下英明。」張兆庸也笑起來。

翌日,二人結伴逛書店。

卻見一群還沒開課的大學生,還有不少趕考的士子,正圍在書架前激烈爭論。

剛到了新書,名字叫甲骨考辯。

或許是太過生僻,害怕銷量不好,發行數量並不多,這家書店僅僅進貨三本。

長期有士子盯著新書,再生僻也會翻開,然後就引起轟動。

此書由皇帝親自提筆作序,內容大概有三點:第一,道明甲骨的由來,是河南農民發現甲骨,地方官員進獻給皇帝;第二,翰林院倉頡館的先生們,廢寢忘食研究甲骨,若是引起爭議,社會各界不要一味抨擊;第三,漢文字之形成,或許並非一人之功,倉頡可能是上古的特定官職。

前面十多頁,全部都是甲骨拓片,由匠人雕版進行印刷。這些選出的甲骨,雖然不是每片都辨認完全,但至少都認出了六成文字。

接下來,又是倉頡館總結的甲骨文辨別方法,然後再配上特定的甲骨文舉例,並配上相應的鍾鼎文、大小篆、隸書和楷書。從古至今,一個文字的發展脈絡,便清晰的擺在讀者面前。

「哈哈,你們看這『象』字,甲骨文還真是一頭大象,連象鼻、象尾都畫得清楚。」

「你見過大象?」

「怎沒見過?我老家就有,我是雲南人!」

「大象真有那么長的鼻子?」

「鼻子長得很,你要是親眼見過大象,就知道跟這甲骨文一模一樣。這倉頡館一研究,什么都清楚了。如今的『象』字,最上邊的兩筆,是大象的鼻子衍化的。中間橫著的『日』字,其實是大象的腦袋。下面那長長彎鉤,是大象的身體和最後一條腿。左邊的三撇,是大象的前三條腿。右邊的筆劃,是大象的尾巴。」

「還真是啊,清楚得很,『象』字原來是這么來的。」

「快讓讓,我來看一下,別擋著我啊!」

「」

書店掌櫃見人越積越多,忍不住說:「你們買不買啊?耽誤我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