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黑龍江都司】(1 / 2)

王梓鈞 1524 字 2023-06-01

首輔宋應星,次輔費純,閣臣劉子仁、袁允龍、陳茂生。

這屆內閣,匯聚一堂,熟悉手頭事務之後,第一次跟皇帝商討國家大政。

宋應星首先發言道:「隨著山東、河南二省,全額征收賦稅之後,每年的稅收又提高一大截。各省的工商稅和關稅,尤其是沿海地區,也在不斷增漲,但國庫沒有充盈太多……」

「一是由於軍費激增,每個師有一萬人,增加到一萬一千人,還在組建新的騎兵師。海軍那邊,又在持續造艦,這些都要花銀子。」

「二是提高了官吏俸祿,又增加了地方截留的稅收,一減一增,朝廷財政收入,憑空沒了許多。」

「三是教育經費逐年增加。托陛下洪福,如今天下太平,免去苛捐雜稅,各省的孩童數量激增。雖取消了免費午餐,但孩童多了就要新建學校,就要繼續招聘教書先生。各地官府都說錢不夠,這也是增加地方截留的原因所在。小學、中學有地方在開支,各省的大學,卻是國庫直接撥款。大學數量日趨增多,老師和學生也在變多,每年的花銷著實不少。」

「四是移民開支,這屬於老生常談了。去年的官方移民,總共有二十五萬人,車船、糧食、種子、被服、耕牛……林林總總,移民開銷超過二百萬兩銀子。」

「五是水道治理。黃河整治最花錢,現有的河道,需要不斷加固。張尚書(張國維)又在山東開挖疏通新河道,每年都得撥款,也不知何時能竣工。」

「臣建議,新編兩個騎兵師之後,軍隊數量不宜再增加。北方兵力太多,而南方兵力空虛,當tiáo一師至四川,再tiáo兩師至閩越,再tiáo兩師回南京。移民之事,可以適當降低人數,每年移民五萬人就夠了。」

趙瀚點頭說:「宋愛卿所言有理,新編兩個騎兵師以後,軍隊確實不該再擴充。但北方還有得仗打,不必tiáo那么多軍隊南下。這樣吧,tiáo一師至成都,主要防備西藏那邊。再tiáo一師回南京,如此足以拱衛京城。」

說著,趙瀚又想了想:「至於移民,今年的移民總數,就縮減到十五萬人吧。其中五萬人,要移民到遼長城之外,填補韃子覆滅之後的人口空虛!但凡苦寒或偏遠之地的移民,都得給予優待。多給他們准備衣服和糧食,耕牛數量也是越多越好。」

「陛下聖明!」宋應星拱手道。

費如鶴的大舅子袁允龍說:「遼長城之外的新占地盤(吉林),可增派文官治理,但不必劃入遼寧直管。當設一都司進行軍管,一是防備韃子卷土重來,二是震懾東北的那些蠻夷。」

劉子仁說:「此言有理。前明的奴兒干都司之地,也當悉數收復。被韃子蹂躪多年之後,奴兒干都司還有土民思慕中華。遼長城外的都司,臣建議設在建州(赫圖阿拉),管轄從遼長城到黑龍江的廣袤地區。」

趙瀚搖頭道:「建州城的位置太西邊了,哪里管得了黑龍江?拿地圖來!」

一份奴兒干都司地圖,很快擺在趙瀚面前,這還是從北京文淵閣藏書樓弄來的。

趙瀚仔細審視地圖,指著後世的哈爾濱說:「都司的治所,設在這里最好。」

明代的哈爾濱,叫做剌魯衛,一聽便知是衛所名字。那里還有驛站,叫做扎剌奴站。

明代是開通了驛道的,從沈陽一路往黑龍江而去。

驛道沿途所過之地,有亦東河衛(長春)、剌魯衛(哈爾濱)、哈三所(通河)、忽兒海衛(依蘭)、柱邦驛站(佳木斯)、弗提衛(富錦)……順黑龍江一直到入海口,入海口便是奴兒干都司的治所。

趙瀚看著地圖繼續說:「前明所設驛站,都要全部恢復。今年的移民,優先送到驛站所在。東北那幾個師,也別都閑著,把荒廢的驛道全部疏通。疏通驛道的工程量挺大的,當地也找不到那么多民夫,只能讓大同士卒頂上,估計要一兩年才能完成。驛道疏通之後,李正領軍坐鎮剌魯衛(哈爾濱),騎兵師也跟過去。如此,軍力就能輻射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甚至可以震懾北山(外興安嶺)女真。」

「南邊,」趙瀚指著地圖說,「也別繼續窩在建州,胡定貴給我帶兵去輝發城(輝南縣東部)。以輝發城為中心,安置移民,教化土著,人口多起來,糧食足起來,就能去寧古塔,把那些韃子余孽給滅了!人口充足之前,每年也可進山掃盪。把韃子治下的民眾,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走的直接殺了!每年來一遭,幾年下來,韃子就人口空虛了。」

趙瀚拿起另一幅地圖:「蕭宗顯的部隊移駐遼北,盯死遼長城外的蒙古人。蕭宗顯今年不得用兵,李正、胡定貴等部要消耗大量糧草。等明年遼東糧食緩過來,蕭宗顯就可伺機而動了。拉攏分化,武力征討,什么手段都能用,配合河北友軍,把朵顏三衛之地都收回來!」

趙瀚繼續翻找出地圖,指著河套地區說:「去年陝西、河南大旱,地方儲糧消耗一空。等糧食倉儲恢復之後,立即讓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地方官,征集轄內常平倉之糧,出兵一舉收復河套,yīn山以南全得拿回來!」

五位閣臣面面相覷,皇帝一口氣說這么多,全是在北方的擴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