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征緬計劃】(1 / 2)

王梓鈞 1544 字 2023-06-01

命令黃幺在雲南籌備作戰,內容有派出細作、收集情報、探知地形、熟悉氣候、編tiáo大軍等等。

至於中樞朝廷,自然也得認真討論。

兵部尚書盧象升,派人收集了半個月資料,終於跑來面見皇帝,內閣大臣們也齊聚一堂。

盧象升指著一百年前的地圖說:「從前明開國之初,便與當地蠻夷交戰,一直打到萬歷末年才作罷。休戰並非前明朝廷贏了,而是明軍無力鎮壓,默認東吁盡占緬甸各土司轄地。」

「明初之時,麓川國一家獨大。建文元年,麓川國酋王病逝,其子繼位不得人心。大明朝廷趁機挑撥,麓川國的土酋紛紛自立,分裂為木邦(撣邦北部)、孟養(克欽邦)、孟定(臨滄耿馬)、大侯(臨滄雲縣)、南甸(德宏梁河)和潞江(保山潞江壩)、灣甸(保山昌寧)、孟連(臨滄孟連)、者樂甸(普洱鎮遠),麓川國轄地僅剩勐卯、隴川等地。」

「隨即,建文帝冊封這些土酋,便有了木邦、孟養、緬甸等宣慰司。」

「此後,麓川國與前明交戰百年之久,孟養土司借助前明的支持,迅速崛起稱霸一時。麓川國因此衰落,被迫臣服大明,大明設立麓川平緬司。大明的主要敵人,就此變成了孟養土司,孟養土司攻城略地,建立了阿瓦國。」

「南邊的東吁部落又興起,吞並緬甸(緬甸宣慰司)等土司,在萬歷年間滅了阿瓦國。如今,前明冊封的土司,已經全部被東吁吞並。」

盧象升把緬甸地區,三百年的勢力變遷,大致的復述了一遍。

後世的雲南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如今各有一部分,被緬甸的東吁王朝給侵占。

盧象升繼續說道:「前明不僅冊封土司,還多次出兵征討。明朝出兵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出現地方qiáng權建國,比如麓川國、阿瓦國,便出動大軍前往,最多時興兵十余萬;第二種是沒有qiáng權建國,便讓沐家帶兵平叛。沐家以招撫為主,無法招撫之時,就拉上幾個土司,聚兵攻打其中一個土司。」

大家都沒說話,等著盧象升說明情況。

盧象升又說道:「總結前明的用兵經驗,可得出以下幾點——」

「第一,緬甸之地山路崎嶇,且氣候炎熱。不能長久作戰,也不能深入作戰,否則軍糧運輸困難,且士兵容易大量生病。前明每次十萬大軍出征,都是見好就收,打贏了之後使用分化拉攏之策。」

「第二,孟養(緬甸克欽邦)非常重要,唐為南詔國領土,宋為大理國領土。這里有很多河谷平原,人口比較稠密,農業也頗興旺。若有qiáng權在緬甸建國,一旦拿下孟養,必然實力大增,為我中國心腹之患。我們要是出兵,其他地區可設土司,但孟養必須改土歸流!」

「第三,東吁國早已尾大不掉,萬歷年間北上侵土時,東吁號稱出兵百萬。根據前明雲南巡撫的奏報,算上民夫之類,東吁很可能出動了二三十萬人。這是南方第一號qiáng國,絕非安南小國能比。加之地形氣候復雜,黃將軍帶著幾萬人,恐怕很難討得了好。」

出兵二三十萬,緬甸這么牛bī過?

趙瀚發覺自己輕敵了,他之前沒把緬甸當回事兒。

暹羅王子那萊,如今正在金陵大學讀書,趙瀚立即派人傳令召見。

皇城侍衛快馬而出,把那萊給帶進宮里。

趙瀚問道:「關於東吁國,你知道多少?」

那萊王子回答說:「東吁國歷代國王,皆窮兵黷武之輩,百年間國土擴張十倍。我年yòu之時,東吁曾經侵略暹羅,一直打到暹羅的都城。多虧有日本雇佣兵相助,東吁後方又有叛亂,暹羅的都城才沒有失陷。」

那萊此時說起來還心有余悸,他的國家當年差一點就沒了。

那萊王子繼續說道:「東吁國擴張太速,內部矛盾重重,特別是北方經常叛亂。他隆王繼位之後,很少再興兵擴張,致力於整頓內部勢力。他隆王繼位僅六年,就把首都遷到了北方的阿瓦。他剪除地方酋長之後,還把土地分給農民。又編戶齊民、丈量土地、改革賦稅、減輕徭役、整頓貨幣。這個時候的東吁國,雖然不經常打仗了,但國力卻比以前更加qiáng大!」

這番話,把趙瀚和大臣們說得腦殼疼。

如果東吁國一直窮兵黷武,中國這邊反而不怕,分化其內部就能輕松獲勝。偏偏出了個什么「他隆王」,一聽這人的施政方針,就知道是一個內政高手,相當於黃台吉之於滿清。「

那萊王子笑道:「三年前,他隆王死了,周邊各國都松了一口氣。」

此言一出,大家都心情舒暢。

那萊王子說:「東吁國的新國王,名字叫莽達。此人貪圖享受,繼位的第一年,就下令擴建宮殿。為了修築宮殿,他增發徭役,讓各地酋長進獻巨木,還提高了農民的賦稅。」

得嘞,又是個敗家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