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島主進化史之一】(1 / 2)

王梓鈞 1581 字 2023-06-01

整個馬達加斯加島,一共存在18個種族,每個種族都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比如東海岸的部落,其臉型和五官,就明顯帶著黑人特征,只不過膚sè更像黃種人,而個別聚居地還有阿拉伯特征。他們最正式的服裝,直接就是阿拉伯長袍,甚至還有來自綠教的割禮存在。

鄧有璋他們所在區域,屬於薩卡拉瓦人的地盤。

薩卡拉瓦這個種族,人口數量不是最多的,但土地占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一。

幾十年前,薩卡拉瓦人曾在西南部建國,名字叫馬拉加西王國。但這個國家已經崩潰,分裂為兩大結盟勢力。兩大勢力之下,又有許許多多的小部落。

在流落此島兩個月後,大家都覺得回國無望,陸陸續續跟本地土著女子結婚。

他們把船上的火炮拖來三門,都是口徑最小的炮。口徑更大的,根本就搬不動,只能留在海邊上風吹日曬。

香主李羅生變成大忙人,他把媽祖神位搬到村中,所有結婚的都找他主持儀式。那些棕黃sè皮膚的土著女子,稀里糊塗跟著拜天地,只知道自己要嫁人,卻不知道這樣拜的意義。

如此又過了三個月,雙方不斷交流融合,互相學會一些日常用語,但更復雜的內容還是不知如何表達。

一天,幸存的土著男子,找到了鄧有璋說事兒。

小伙子叫做喀羅,大概一米六的樣子:「鄧,走……」

「去哪兒?」鄧有璋問道。

喀羅指著鄧有璋的屋子,他進屋拿起一樣就放下,再拿起一樣又放下:「拿,走!」

見鄧有璋還是不明白,喀羅愈發焦急,指著遠處說:「走,那邊。」

鄧有璋朝著那個方向邁步,喀羅卻把他拉住。回屋拿起東西,說道:「拿,走,那邊。」

根本說不清楚,無論用漢話,還是這里的土話,都無法溝通這個重要信息——遷徙!

這里的地形是高原,而高原之上,又有許多平原、丘陵和河谷。土著屬於半游牧半農耕,一個地方,只住一兩年。

他們會搬到土地肥沃的河谷,燒荒種地,又帶著牛羊,去附近的草地放牧。一兩年,或者兩三年,土壤肥力就不夠了,需要前往下一個河谷燒荒。

土著們紛紛收拾東西,准備來一次遷徙。

妻子莫名其妙要搬家,中國丈夫們當然不肯,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稀里糊塗爭吵。

幸存的成年男性土著,只有二十多人。他們熬不過中國男人,這個部落,已經是中國人在做主。

一個來自廣東的海軍士卒,抓起田里的土壤,找到鄧有璋說:「本地人不曉得積肥,地力一年不如一年。這跟廣東的過山瑤差不多,兩三年就換地方,然後重新燒荒種地。得教會他們積肥,這田土也得平整,田里到處是石塊像什么話?」

「我明白了。」鄧有璋點頭說。

pì大點的馬達加斯加島,有的部落已經搞出梯田,有的部落卻還在刀耕火種。

這片河谷,在鄧有璋看來還不錯,遷徙之後還得費力開荒。

他把中國人都召集起來,分配任務之後,各自回家把老婆帶出來。有人不但娶了老婆,甚至還附帶便宜兒女。

中國人帶頭清理田地里的石塊,土著也稀里糊塗跟著學。事實上,他們早就在整理田地了,只不過沒有這樣大規模集體勞動。甚至,草地里的牛羊糞便,也被陸陸續續撿回來堆積。

大大小小的碎石塊,從田地里撿出來,集中堆放在村子里。

這些碎石塊,可以用來砌牆。

亂七八糟的土地,被一塊一塊規整,鄧有璋甚至重新分配了田產。規整土地之後,又把漚好的糞便,撒在土地里增加肥力,還混著許多草木灰。

如此折騰一個多月,又組織起來挖引水渠。

工程量並不大,主要是土著不會。甚至連挑水的木桶都沒有,打水全靠陶罐,稻子也都是種植旱稻,大米產量遠比水稻更低。

事實上,這里不適合種大米,因為年降水量比較少。

越往北邊越糟糕,妥妥的熱帶草原氣候,環境bī得土著們只能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