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不知狼居胥在何處】(1 / 2)

王梓鈞 1642 字 2023-06-01

除了河北、陝西、山西、遼寧,由於地廣人稀沒有清查,其余各省全都開始了大規模清田行動。

一個王朝如果到了中期,清田就將變得難如登天。

可在王朝初期,清查田畝、清理人口,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只要相關政策合理,廣大底層就願意配合,官員和士紳也不敢挑戰皇帝的權威。

從朱元璋開創大明,一直到永樂十年,明朝的田畝、人口都是十年一查(每年都有人口統計,但十年一次大范圍清查)。

據《明實錄》的統計就能看出,大明人口逐年增漲,在永樂元年、永樂十年分別達到6600萬和6500萬。之後就一路走跌,總是徘徊在5000萬人左右,朱棣估計忙著北伐草原,對地方的控制力明顯下降,每次清查人口都是官員在糊弄。

直到成化年間,寵幸萬貴妃的昏君朱見深登基,面對著百萬流民的爛攤子,大明人口竟然又bào漲至6000萬。到成化十五年時,大明人口攀升至巔峰的7100萬。

然後,一代明君、中興之主、大明弘治皇帝繼位,人口瞬間bào跌到5000萬。

再配合田畝數量來比較,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洪武二十四年,全國耕地3億7千多萬畝。洪武二十五年,田畝清查完成,全國耕地猛增到8億8千萬畝——這不是什么開始,而是整個明朝的巔峰。

到了弘治皇帝時期,全國耕地數量,比朱元璋那會兒直接減半。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真是想干啥就干啥。說一句清查田畝、大造黃冊,一年時間就全國耕地數量翻倍,從3億7千萬畝bào增到8億8千萬畝。

趙瀚也是開國皇帝,同樣想干啥干啥。

一道聖旨下去,全國官員都忙活起來。省里派專員到府里督促,府里再派專員到州縣督辦。經常是縣衙戶科人手不夠,得從其他科房借tiáo官吏,村鎮干部和農會也都運轉起來。

大量bào力或者隱性侵占民田的案子,在清田過程當中bào露出來。

有了皇帝撐腰,地方官吏還敢隱瞞的,總有農民跑去匿名舉報。底層農民,家家戶戶都有孩子讀書,很多匿名舉報信是小學生寫的,偶爾有生字不會寫,甚至使用拼音來代替。

越來越多的官吏落馬,越來越多的士紳豪qiáng被抓,然後等著被集體遷往黑龍江都司轄地。

黑龍江都司太過偏遠,正常移民打死不願去,現在不就有足夠的移民了嗎?

戶部尚書郭舜禹,總結了京城周邊兩省的情況,向皇帝匯報說:「陛下,安徽、江蘇兩省的侵田案,多是鑽了移民的空子。朝廷每年都組織移民,其原有土地重新分配。移民的百姓,可指定一畝土地,贈與留在原籍的親屬。剩下的土地,皆由官府分配給附近的新近成年者。這種分配,被地方官吏和士紳豪qiáng上下其手!侵占民田最多的,不是流官,也不是富商,而是縣衙小吏和鄉下望族。」

「你想說什么?」趙瀚問道。

郭舜禹說道:「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四省,已經持續移民近百萬。朝廷的移民計劃,可以不用再實行了,等這些省份自然繁衍為好。向北方移民越多,南方的田政就越混亂,而且朝廷也靡費錢糧無數。自從收復北方之後,朝廷沒怎么打大仗,可國庫的錢糧卻所剩無幾,全都是砸進了移民當中。一路的運輸,流民的安置,贈與耕牛、種子、被服、補貼……處處都要錢,處處都要糧。」

趙瀚笑道:「國庫現在是財部總管,跟你戶部沒多大關系,你著急國庫空虛做什么?」

郭舜禹哭喪著臉:「可移民卻是戶部在管,從中樞戶部,到縣衙戶科,官吏全都疲憊不堪,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移民所需的錢糧,都需要跟各個衙門接洽,從申請、審核到批復,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移民從原籍遇到新籍,全是戶籍部門在管。稍有出錯,動輒要吃掛落。上頭又有財政、銀行衙門盯著,時不時還要應付錢糧審查,還要配合督察院的監察。」

這是來叫苦的,負責移民的官吏確實很累。而且移民錢糧被層層監管,小貪小拿不會出問題,稍微貪得大些就容易bào露,說起來油水豐厚,其實是風險極大。

趙瀚說道:「移民暫緩吧。」

郭舜禹下意識想繼續勸諫,突然發覺不對勁,咋皇帝如此輕易就同意了?

趙瀚說道:「要打大仗了,騰不出錢糧去移民。」

近幾年的財政非常詭異,國庫收入不斷增加,卻總是存不起來多少錢糧。

一是提高了官吏的工資,二是教育開支不斷增漲,三是提高了地方留存稅款的比例,四就是移民費用持續性猛增。

以前向山東、河南移民,老百姓的積極性很高,踴躍報名的非常多,移民開銷也不是很大。可目的地換成更北方以後,老百姓就不那么熱情了,越是偏遠苦寒之地,就越要提高移民的待遇,每個移民所需的費用打著滾兒上漲。

趙瀚繼續說:「此戰之後,不會再大規模移民。但小規模移民不會停止,河北、遼寧以北的蒙古地盤,很多地方都是適於耕種的。每年須得遷徙一批漢民過去,如此才能鞏固邊疆。」

「陛下聖明!」

郭舜禹連忙拍馬pì,只要別再大規模移民就好。

官員們抱怨歸抱怨,但也都知道,移民工作是必須的。就像明朝初年,很多地方都被打爛了,朱元璋同樣進行了持續多年的移民安置。

比如山西洪洞縣,就是明初的北方移民轉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