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喀爾喀與科爾沁大戰】(1 / 2)

王梓鈞 1755 字 2023-06-01

阿魯科爾沁旗。

這里是一百年前,科爾沁東遷的第一站。繼續往東遷徙的部落,統稱為「嫩科爾沁」,即最廣為人熟知的科爾沁部。而留在這里沒走的,則被稱為「阿魯科爾沁」。

喀爾喀蒙古十萬大軍殺來,翁牛特部嚇得連忙逃去投奔大同軍。

接下來被攻打的,就是阿魯科爾沁部。此部只剩2000多騎兵,隔得老遠就逃跑了,帶上牲畜尋求嫩科爾沁部的收留。

「大汗,扎魯特部1500騎,正在趕來匯合了,已到了北邊數里外。」

「好生接待他們。」

「信仰和力量兼備的瓦齊賚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此刻正在汗帳里召開軍事會議:「這里的蒙古部落,已經失去了黃金家族的武勇。阿魯科爾沁和翁牛特部,遇到我們都只會逃跑。征服整個科爾沁草原,看來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根據巴林部的消息,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巴達禮,被科爾沁諸部首領排斥。我們如果先打巴達禮,此人孤立無援更好打……」

「不可,」墨爾根突然打斷,「巴達禮是投靠了漢人皇帝,才會被科爾沁諸部排斥。我們攻打巴達禮,漢人的大同軍必定出兵救援。漢兵非常qiáng大,連滿洲女真都被他們消滅了。」

察琿多爾濟臉sè難看,這樣被打斷說話,他認為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當即冷笑道:「漢兵能有多qiáng?各個蒙古部落,被女真搞得那么孱弱,漢兵這幾年也不敢北上。漢兵不敢打的漠南蒙古,我們來了之後,卻輕松奪取一片又一片草場。這么比起來,我們的喀爾喀勇士,完全可以打敗漢兵!」

另一位喀爾喀首領達爾罕,說得相對比較委婉:「大汗,我們雖然比漢兵更qiáng大,但科爾沁諸部未滅,沒有必要提前招惹漢人。把他們bī得急了,萬一科爾沁和漢人聯合起來,我們不是無緣無故多了許多敵人嗎?」

目前的情況很微妙,科爾沁夾在喀爾喀和大同軍中間。

喀爾喀害怕科爾沁倒向大同軍,大同軍也害怕科爾沁倒向喀爾喀。但是,大同軍和喀爾喀,都想對科爾沁出兵!

隨軍的丹津喇嘛說:「科爾沁和我們都是蒙古人,不一定非得武力征服。大汗可以表現得寬容一些,只要他們願意歸順,就許諾保障科爾沁各部首領的利益。但有一個前提,科爾沁諸部,必須放棄他們的薩滿教。」

墨爾根附和道:「對,放棄薩滿教,就允許科爾沁投降!」

察琿多爾濟去年才死爹繼位,雖然他之前也一直領兵,但現在同樣需要戰功鞏固權威。他握著刀柄說:「科爾沁諸部,不會輕易投降的,一切都要打過了再說。如果不把他們打痛,就算今天投降,明天也會復叛。既然你們反對,那就先不打巴達禮,直接去打科爾沁最肥沃的草場(通遼)!」

墨爾根還是害怕大同軍,提醒道:「大汗,去年大汗的父親,已經派出使者南下,請求漢人皇帝的冊封,只是半路又被召回來。現在大戰一觸即發,為了避免漢兵卷入,可以重新派出使者南下……」

「胡鬧!難道我怕漢人嗎?我要做全蒙古的大汗,遲早要跟漢人決戰的!」察琿多爾濟大怒。

達爾罕連忙打圓場:「大汗,墨爾根並非害怕漢人,而是在用一種計謀。派出去的使者,不用前往南京,只需要跟漢兵將領接觸。我們宣稱臣服漢人皇帝,這樣就能迷惑漢兵將領,讓他們短時間內猶豫不出兵。等吞並了科爾沁,到時候再翻臉不遲。」

察琿多爾濟稍微能接受這個說法,點頭贊許道:「確實是好計謀。」

隨即,喀爾喀蒙古譴使南下,跑去河北忽悠張鐵牛,打著請求臣服的幌子拖時間。

與此同時,喀爾喀大軍繼續東進。

除了喀爾喀七部之兵,還有許多被征服的部落勇士。比如呼倫貝爾草原,也有一支阿魯科爾沁,兩年前就被喀爾喀吞並。又比如錫林郭勒草原,那里的察哈爾蒙古分支,也已經被喀爾喀給征服。還有巴林部、扎魯特部,全都出兵跟隨打仗。

各部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十萬人,再加上隨軍牲畜,在草原行軍時堪稱壯闊。

蒙古是真的衰落了,喀爾喀部費盡心機,也才能聚集十萬騎兵。而放在一百年前,僅占據河套的俺答汗,就能拉出十萬兵馬打仗。

大軍行進到通遼地區,只見到豐美的草原,河谷地帶甚至還有農田,就是看不見科爾沁部的影子。

科爾沁諸部衰落得厲害,把十二三歲的孩子算上,也只能聚集兩三萬兵馬。他們哪敢跟喀爾喀十萬大軍硬碰硬?早就帶著牲畜和糧食跑了,准備來個誘敵深入。

察琿多爾濟下令:「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沿途掃盪草場,尋找科爾沁主力!」

科爾沁各部的人口和牲畜,也是兵分兩路撤退。一路撤到興安盟地區的丘陵地帶,一路撤到嫩江上游北岸。這些家伙選擇往北跑,是在躲避喀爾喀的同時,順帶著遠離大同軍駐地,既不擔心被大同軍偷襲,還能期待大同軍跟喀爾喀打起來。

……

科爾沁右翼中旗,霍林河邊。

這條發源於大興安嶺余脈的河流,不但流淌出豐美的草原,還流淌出一塊塊的農田。

農田大部分是漢人在耕種,百余年來,一些蒙古人也學會了種地。

巴達禮臨陣倒戈投靠大同軍之後,雖然隔得很遠,但依舊獲得了支持。糧食支援還在其次,大同軍甚至送來500副棉甲、2000副皮甲、2000把腰刀,巴達禮的軍隊戰斗力大增。

而他給出的回報,是跟科爾沁別的部落死磕。同時,跟隨滿清搶來的漢人奴隸,必須全部給予其自由,不准再蓄養漢人為奴!

巴達禮的做法是,反正麾下青壯死傷頗多,干脆挑選相對健壯的漢人奴隸,與族內的蒙古寡婦通婚。寡婦的牲畜和田產,由漢人丈夫來繼承,但漢人丈夫必須改蒙古名。其余孱弱的漢人奴隸,釋放為自由民,給蒙古貴族耕種或放牧打工賺錢。

這種做法,已經很進步了。

畢竟不是誰都能像俺答汗那樣,對漢民一視同仁對待,竟搞得大明邊軍和百姓,紛紛翻越長城前去投靠。

「諾顏(領主、君主),東北方有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