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皇帝批閱《明史》】(1 / 2)

王梓鈞 1909 字 2023-06-01

勤政殿。

趙瀚翻閱著送來的書稿,隨口問道:「張溥又卧病了?」

錢謙益嘆息:「唉,今冬嚴寒,不同往年,張博士病得咳血不止,也不知能不能熬過去。」

「送些葯品過去。」趙瀚吩咐女官一聲,繼續埋頭看稿子。

這是翰林院奉命編撰的《歷代田畝考》,折騰好幾年,終於完稿了,送過來給皇帝親自過目。

趙瀚看到最初的井田制篇章,就忍不住皺起眉頭,然後拿起紅筆給出修改意見。

翰林院的史官們,論述井田制非常扯淡。庶民集體耕種井田,被認為是「天子廣施仁政,百姓民風淳朴,人人皆無私心」。

趙瀚的紅字批示為:春秋之時,鐵器稀缺,作物貧乏,一人可耕幾畝?人無私心,此言大謬也!如那廣東過山瑤,刀耕火種,同耕同作,方可收獲糧食。而今,廣東官府為過山瑤編戶,教導其漢人耕種之術,贈與其鐵制農具、番薯玉米種子。已有數千過山瑤,放棄同耕同作,與周邊漢民並無二致。

錢謙益坐在不遠處,看著皇帝的朱批越來越多,心中頓時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翰林院的學者們,編了好幾年的書,送到皇帝這里居然還需要大量修改!

趙瀚坐在上面批閱稿件,錢謙益就在下面候著。一直到了午飯時間,趙瀚頭也不抬,吩咐道:「就在此一並用膳。」

不多時,便有女官端來膳食,錢謙益、丁世經等人也跟著吃。

吃午餐的時候,趙瀚終於開口說話,問道:「隋朝的田畝數量,真有那么多?」

錢謙益連忙放下筷子,拱手回答:「啟稟陛下,臣等也很詫異,以為是計算錯誤。根據史料,重新算了十幾遍,結果都大同小異。隋文帝時,隋朝全國田畝約20億畝。到隋煬帝時,隋朝全國田畝已經超過50億畝。」

趙瀚嘆息:「隋朝二世而亡,確實亡得不冤啊!」

無論漢朝還是唐朝,巔峰時期的耕地,都只有5億畝左右。明朝農業大發展,新開辟出許多土地,全國耕地面積也只有8億多畝。幾百年後的新中國,再次農業大開發,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全國耕地面積也只有18億畝。

隋朝50多億畝耕地是什么鬼?

錢謙益解釋說:「隋文帝挾開國之威,命令清理天下田畝。全國官員為了政績,便大肆虛報數量。臣等估算,隋文帝雖然下令均田減賦,致力於推行仁政。但如此虛報田畝,農民所需繳納的賦稅,至少比隋朝開國之前提高了三倍。到隋煬帝時,農民所需繳納的田賦,很可能是隋朝之前的十倍。」

趙瀚一手拿著筷子,一手翻閱書稿,吞下口中飯菜,冷笑道:「純粹為了政績,地方官不可能如此虛報。畢竟征稅還得他們出馬,報得少一些,官員不是能多撈一些?跟政績比起來,能多貪wū賦稅才更劃算。」

錢謙益說道:「此事頗為費解,臣等也想不明白。」

趙瀚翻轉筷頭,指著書稿內容說:「究竟有何玄虛,你們已經寫出來了。」

「這……恕臣愚鈍。」錢謙益是真沒搞懂,總感覺隋朝地方官的行為不可理喻。

「喏,這里不是寫了嗎?」

趙瀚指著書稿說:「隋文帝、隋煬帝父子倆,在清查田畝的時候,還清查流民匿戶,均田分與百姓。奴婢等同良人,男子可得露田80畝、女子40畝,另授永業田20畝。人死之後,露田收歸官府重新分配,永業田可以傳諸子孫。這確實屬於仁政,但與此同時,皇帝下令清查天下田畝和人口。而王侯將相,又有奴婢限額的規定。如果愛卿是隋朝門閥,你覺得怎么做可以迅速兼並土地?」

錢謙益仔細思考之後,說道:「天災人禍,百姓生活無著,趁機借錢給他們。百姓還不起錢,就只能出賣土地。」

「哈哈哈哈!」

趙瀚突然大笑起來:「錢愛卿啊,錢愛卿,你怎么能用明朝士紳的做法,去生搬硬套在隋朝門閥身上?門閥如果那般良善,隋朝怕是能存續兩百年。」

錢謙益還是沒想明白:「如此兼並土地還良善?」

趙瀚說道:「我要是在隋朝做官,朝廷給我500個奴婢的名額。那我想方設法,把山中匿民招為奴婢。如果這些奴婢全是男子,就能得到4萬畝露田、1萬畝永業田。這500個男奴全死了,4萬畝露田還給朝廷,剩下1萬畝永業田就是我的。那我繼續再收500個奴婢,讓他們全都去死,我又可以得1萬畝永業田。」

錢謙益說道:「這確實是一個漏洞,但奴仆怎么也能活幾十年吧。」

「我為什么要讓他們活幾十年?」趙瀚突然表情冰冷,「我可以送他們去修大運河啊,我是門閥,督建大運河的官員,不是我的族人,就是我朋友的族人。把奴仆送去工地,讓他們三個月死光,他們決活不過半年!我有500奴婢名額,我兒子有300奴婢名額,我侄子有300奴婢名額,我族人也有無數奴婢。我弄死一批奴婢,就能獲得永業田1萬畝,我整個家族加起來,一年幾十萬畝入賬沒問題吧?」

錢謙益目瞪口呆:「這……這這也行?」

趙瀚說道:「弄死那么多奴婢,我心里過意不去啊。那就不弄死吧,將其驅趕為流民,上報朝廷說奴婢已死,其實效果也是一樣的。」

錢謙益仿佛被擊碎三觀,喃喃自語道:「難道隋煬帝修大運河,死亡無數役夫,竟是被大族活活bī死的?隋末流民遍地,也是被大族驅趕的?」

趙瀚笑道:「我可沒說,也不敢篤定,但我確實看到空子可鑽。」

錢謙益無話可說。

宋代以後的士紳大族,確實無法體會隋唐門閥的「豪氣」。那些門閥,可是有合法部曲的,不但奴仆數之不盡,還能擁有私人武裝啊。

趙瀚說道:「所以我把田分出去,就沒想著再收回來。即便明知百年之後,還會繼續土地兼並,但也不敢下令死者還田重分。若是讓死者還田給官府,一是bī得百姓隱匿土地和人口,二是官員可以對這些還田上下其手。士紳還能跟官員勾結,草菅人命,bī死百姓無數,趁機收回土地,把田畝分給士紳之家!」

錢謙益的心情很復雜,拱手說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