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棉稻輪作】(1 / 2)

王梓鈞 1591 字 2023-06-01

跨過黃河至洛陽,這是北方重要的貿易樞紐。

從河套、青海、西域運來的貨物,大都要經過潼關直抵洛陽,然後再販運到更南邊。

洛陽人口迅速增多,商業極為發達,出現在李自成面前的,是一座無比富庶的巨城。雖然肯定比不上崇禎初年,但能把崇禎末年甩出八條街,恢復並超越明朝只是個時間問題。

一路東行至開封,這里更加繁榮。

因為開封不僅有來自洛陽的商旅,還有一些來自山西的商旅。在河套蹲了好幾年的李自成,乍來開封,差點沒被晃花了眼。

「這般日子,真是過得。」李自成迫不及待想去南京,他聽張雲翼說,南京比開封更富庶百倍。

張雲翼得意洋洋道:「莫要只看城里,鄉下才是真的興旺。我大同新朝開國以來,在河南疏浚、開挖河渠一萬多條。河南的西北部,還有山西、陝西,不僅修渠,還開鑿guàn井。便是再遇大旱,也不會如以前那般無著。」

井guàn之法,始於明代,主要盛行於北方數省。

鑒於小冰河時期的大旱,清代井guàn更加流行。僅在陝西一省,至乾隆年間,專門用於guàn溉的水井就有13萬口。後來左宗棠總督陝甘,突逢大旱,左宗棠賑災之余鼓勵鑿井,一口氣又挖了幾萬口guàn溉用井。

而大同朝廷,自從上次山陝大旱之後,兩省官員都在瘋狂鑿井。

鎮長、村長帶頭組織,農民互相幫忙開鑿,陝西新挖guàn井8萬多口,山西新挖guàn井6萬多口,河南的西北部新挖1萬多口。今後就算再有大旱,也不會像以前那般絕望,抗擊天災的能力大大提升。

李自成來到河南鄉下,這里果然比陝西農村更富裕。

他印象中淤塞的guàn溉渠,全都已經被疏通,而且還新開鑿不少。剛剛大豐收的農民,喜滋滋的去官府納稅,鄉間不時能看到牲畜成群。他肆虐河南的時候,可是把牲畜都搶光了,哪里見得到這般景象?

跟陝西一樣,河南的百姓,cào著南方各省口音,很多都是近十年移民過來的。

看著看著,李自成不願再看,感覺自己折騰半輩子沒啥意思。

牛金星卻買來最新版《大同集》,根據書中的內容,再實地比照鄉間見聞,突然就對《大同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輾轉坐船,路過徐州。

李自成指著郊外冒起的黑煙:「那是在燒甚東西?」

張雲翼介紹說:「蒸汽工廠,南方多見,北方稀少。徐州產煤,又挨著山東棉產地,蒸汽工廠是越來越多。對了,陛下有令,工廠的煙囪,至少得建五丈(16米多)高,免得黑煙熏壞了百姓。哪家工廠敢違抗,立即拆了煙囪停工。」

「能去看看不?」李自成問道。

「當然可以。」張雲翼笑道。

來到工廠內部參觀,李自成發現這里很多女工,而鍋爐工和搬運工皆為男子。

搓好的棉條,被機器帶著運轉,加捻和繞線一蹴而就,分分鍾就變成了棉紗,看得李自成、牛金星等人目瞪口呆。

「鬼斧神工,鬼斧神工!」牛金星連連驚嘆。

張雲翼笑著說:「這種蒸汽機的作用多著呢。以前朝廷打制銀元,須用水利滾壓,造出來的銀元,還經常彎曲變形,得讓工人去錘平。換成蒸汽機之後,不僅速度成倍提升,而且是沖壓造幣,不會再有彎曲的銀元。」

回到船上,繼續南下。

李自成找到牛金星,不吐不快道:「南京那趙皇帝,真是神仙轉世不成?這等機器也造得出來。棉紗能紡這么快,天下人哪愁沒有衣穿?」

「是啊,真真是神仙轉世。」牛金星同樣震撼不已。

他們兩個的眼界,都只能看到蒸汽機的好處,還無法考慮到對小農經濟的破壞。

等到二人路過揚州,這座僅次於南京的城市,他們已經變得有些麻木,進城之後傻愣愣看著眼前的一切。

二十多個蒙古青年,距離他們不遠,也在望著揚州街市出神。這些都是蒙古首領的嫡長子,要去南京讀大學,同時也相當於人質。

接下來的路途,李自成和牛金星都不再說話,他們實在不知道還能說啥。

隨行的年輕人卻更加興奮,他們的父親都是大順將領。他們的童年,多在山陝渡過,少年時代一直住在河套,越往南邊越刷新他們的三觀。同時,他們也對自己的未來愈發期待,夢想著軍校畢業做軍官,然後立功升遷做大將,到老了就回南方大城市享福。

……

南京,紫禁城。

勸農司的陳希頌,帶著一個年輕人來覲見皇帝。

年輕人叫許進,還不滿三十歲,是勸農司江南所的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