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邊境驛站】(1 / 2)

王梓鈞 1553 字 2023-06-01

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土著的船只多為獨木舟。

就連滿清當初征討達斡爾人,也是命令當地部落,提供若干獨木舟隨軍。隨著滿清對松花江流域的控制力加qiáng,為了方便裝運東珠和貂皮,才終於造出稍大的船只,松花江流域的部落也跟著學。

兩年時間,安東都護府(黑龍江都司)造船百余艘。

還編練了安東水師部隊,官兵直接從郵驛系統抽tiáo,因為郵驛系統的官吏,很多是被裁撤的長江水師將士。水兵數量若是不夠,就征募長江沙民子弟,這些沙民以前介於農民與水匪之間,早就養成了喜歡抱團和凶悍好斗的傳統。

從鐵嶺到哈爾濱,沿途有五個水陸驛站。

從哈爾濱到同江,沿途有四個水道驛站。

從同江到海蘭泡,沿途有三個水道驛站。

每個驛站的人很少,驛丞加上驛卒,甚至算上家屬,都不會超過十人。安家費給足了不說,還有額外的補貼,越往北補貼費越高。

驛站兼有貿易站的功能,附近那些部落,會把皮毛、東珠等特產送來。少部分屬於貢品(變相稅收),要上交給安東都護府;大部分屬於商品,平時屯在驛站,等待商賈來收購。

別看黑龍江偏遠苦寒,願意來做生意的卻多。

都是一些小規模行腳商,帶來布匹、茶葉、鐵鍋、糧食等商品,運到各處驛站換取皮毛、東珠。反而是銀元和銅錢,暫時還不被廣泛接受,得等人口變多、貿易量變大之後才能體現貨幣價值。

這套驛站和貿易系統的建立,迅速加深朝廷與土著的聯系。

商人有得賺,土著也能獲取生活物資,都護府順便象征性收稅(朝貢形式)。就連驛丞和驛卒,也有少量油水可撈,只要他們撈得不多,都護府肯定睜只眼閉只眼。

接下來幾年,驛站系統還會繼續向東延伸,從同江一直鋪設到庫頁島。

只要朝貢額不定得太高,只要收貨不壓價太狠,東北各個部落就不會造反。甚至,誰敢攻擊驛站,必然成為眾矢之的,那是各部土著獲取漢地物資的唯一渠道!

張庭訓跟著運糧隊出發,運糧隊其實就是安東水軍。

安東水軍的艦船,排水量只有50—100噸。噸位遠遠大於哥薩克船,但跑得沒那么快,主要任務是運兵運糧運貨。

在朝廷的重新tiáo整之下,船只不再以「料」為單位,而是以「噸」計算排水量。各地船塢,都有計算排水量的工具,最直接就是曹沖稱象般施加重物。

而「噸」,是由皇帝親自命名,憑空出現的一個重量單位。

1噸=10石=1000斤=16000兩=160000錢=1600000分。

明顯可以看出,為了統計方便,趙皇帝把「石」給改了。以前1石等於120斤,現在1石改為100斤,而且取消了中間換算單位「鈞」(1石等於4鈞,1鈞等於30斤)。

斤兩換算的16進制,趙皇帝也打算改。

但改起來動靜太大,貨幣系統都得跟著tiáo整,百姓手里的秤也必須換新。面對朝野一片反對之聲,趙皇帝只能選擇妥協作罷。

夜里,船隊停到在驛站碼頭。

碼頭修得非常簡陋,就平整了一下地面,在江邊搭起一些木板。

而驛站更加簡陋,全是夯土的低矮房屋。牆體里有枯草填充,房頂也鋪滿了枯草,如此就可在冬天防寒。

就這種簡陋土房,還是士兵幫忙修建的,僅憑驛站那幾個人根本不夠用。

大業肇始,一切從簡。

驛丞帶著驛卒出來迎接,他們沒能力提供伙食,只是出來問個好而已。

幾麻袋糧食抬下來,驛丞非常高興,對運糧隊的水軍將領侯如松說:「侯將軍,上半年的皮子和東珠,用來朝貢(稅收)的已經收足。」

「辛苦裴兄弟了,」侯如松遞過去一支雪茄,「贛南的上等貨,我平時都舍不得抽,來一根嘗嘗味道。」

「將軍大方!」驛丞喜笑顏開。

不管是水軍還是驛丞,以前都出自一個系統,如今又都被扔來東北,彼此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

侯如松扭頭問張庭訓:「小公爺要不要來一根雪茄?」

張庭訓對這個稱呼很反感,順手接過雪茄,笑著說:「將軍還是呼我的名字吧。」

侯如松介紹道:「裴兄弟,這位是張都督家的公子張庭訓。」

驛丞連忙拱手:「拜見小公爺。」

「我是張隊長。」張庭訓越聽越郁悶。

驛丞重新說道:「拜見張隊長。」

「好說,裴驛丞有禮了。」張庭訓這才回禮。

驛丞問道:「報紙可有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