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決戰開始】(1 / 2)

王梓鈞 1687 字 2023-06-01

丁家盛、楊展率領的南路軍,直接在蒲甘城對岸扎營住下了。

眼前的蒲甘城,跟之前繞過的卑謬城一樣,都是緬甸古代王朝的都城。

在緬甸這塊地方,一會兒孟族建立王朝,一會兒緬族建立王朝,一會兒傣族建立王朝。不管是哪個王朝,勢力qiáng大之後,就瘋狂修築都城和寺廟,集全國之力營建一座城市。

蒲甘城總共有12道城門,而城牆的高度和厚度,大概跟中國那邊的州城相當。

qiáng攻肯定可以打下來,但時間必然超過兩個月。

兩個月的時間,都夠北路大同軍殺來了,為啥還要犧牲將士的性命去qiáng攻?就在此處扎營,把緬軍都吸引過來,讓敵人寢食難安不好嗎?

也曾想過圍城打援,但著實有些不現實。

一是缺乏情報網絡,不能全憑幾個細作,就探知敵人各路援軍的動向;二是這里屬於緬甸的菁華之地,四處遍布著稻田,騎兵難以發揮機動力,也難以遠距離打探敵情;三是緬甸援軍非常小心,不直接來蒲甘城救援,而是在蒲甘城的上下游城市聚集。

伊洛瓦底江,在蒲甘城出現急灣,對岸沖積肥沃的平地。

大同軍就在那塊平地扎營,背後是高聳的山脈,前面是寬闊的江水,側面是流入大江的支流。一面是山,兩面是水,形成開闊的三角地帶。

騎兵分成好幾隊,在支流的岸邊巡邏,不管緬軍從哪里攻來,都能迅速予以狙擊。

丁家盛蹲在田埂上,撫摸著水稻葉子問:「這稻子什么時候能收?」

孟族向導說:「從chā秧到收割,短的時候三個月,長的時候四個月,要看雨水和天氣。」

「緬甸的稻子長這么快?」丁家盛頗為驚訝。

驚訝之余,丁家盛又笑起來:「那我不愁軍糧了,等手里的糧草吃完,就去江邊收稻谷,嘗嘗這緬甸新米的滋味。」

大同軍的營寨附近,就有許多稻田。

而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岸邊也到處都是稻田,誰打得贏誰就去收割。

甚至大同軍在江邊構築的防御工事,都是踩踏稻田而來。先把田里的水放干,把稻禾全部踩到,挖掘淤泥壘在田埂上,士兵則踩著倒塌的稻禾活動。

一千多艘船只,全部停靠在江邊,輜重已經搬上岸,船里堆放著大量柴草。

關鍵時候,可以放火燒船,阻止緬軍登陸。

楊展親自登上熱氣球觀察,等到燃料燒盡才下來。

丁家盛問道:「老楊,敵軍有何異動?」

楊展答非所問:「城里的佛塔修得挺漂亮,緬人要是拿出修佛塔的勁頭,全部用於加固城牆,我都生不出半分攻城的心思。」

「這老半天,你在上頭看風景呢?」丁家盛哭笑不得。

楊展說道:「不然還能咋樣?敵軍越聚越多,卻不敢渡河攻擊,每天只是干耗著而已。」

蒲甘城內外,到處是佛寺,到處是佛塔,最高的一座佛塔有50多米。

就連大同軍扎營的這邊,在營寨背後的大山上,也有佛寺和佛塔存在。廟里的和尚都被控制了,防止他們搗亂的同時,順便請他們幫忙挖溝築矮牆。

佛寺、佛塔、和尚的大量存在,說明這片區域極為富庶,否則沒那么多糧食供養僧侶。

就在北路大同軍,在黃幺的率領下,坐船抵達太公城的時候,緬王莽白已經御駕親征來到蒲甘城。

緬軍jīng銳,足足三萬人。

另有貴族率領的私兵,以及貴族招募的農民,數量多達十六萬人。

這還沒到緬軍的極限,幾十年前,緬甸為了吞並木邦,足足出動三十萬大軍。

黑魯叨站在蒲甘城牆上,登高觀察大同軍的情況。這貨也有千里鏡,從葡萄牙人手里搞來的,仔細觀察好半天,郁悶得想要罵娘。

「能打下來嗎?」莽白問道。

黑魯叨搖頭說:「很難,山嶺太高,而且陡峭,無法繞後。江面太寬,難以渡河。唯一能進攻的地方,是東北側的支流,但敵人在河邊壘了很多矮牆,矮牆前後還有深溝阻攔。河邊的通道,敵軍騎兵來回巡查,每過一段還有步兵哨卡。」

莽白說道:「要不,別攻打這里的漢兵了。直接帶著貴族、官員、士兵和錢糧,去若開山躲到天氣變熱,到時候漢兵肯定要撤軍。」

黑魯叨依舊搖頭:「不消滅眼前的敵人,我們根本沒法走。那么多人遷徙到山中,輜重隊綿延好幾里,萬一漢兵追來,稍有不慎就全軍覆沒了。必須qiáng攻,而且還要抓緊時間,否則北邊的敵人就殺來了。」

第二天,住在山上寺廟的瞭望手,突然吹響了示警的軍號。

江邊的三個熱氣球,連忙升空觀測。

楊展找到丁家盛:「敵人要進攻了,前幾撥肯定是試探,不要浪費咱們的炮彈。騎兵tiáo一半去北邊,那里河道很窄,謹防敵軍夜里偷渡。」

丁家盛笑道:「你守北邊,我守南邊,騎兵給你七成。我這里到處是稻田,騎兵太多了沒法展開。」

伊洛瓦底江及支流,岸邊到處是緬軍旗幟,農民軍和民夫都拉出來,根本不知道要主攻哪一處。

東邊的江水里,數十艘艘敵船劃過來。

北邊的河水中,則出現一百多條敵船。

而兩處的對岸,不時傳出炮聲,緬軍的炮隊,正朝著大同軍陣地開火。

大同軍士卒,全部躲在矮牆後。害怕矮牆經不住炮擊,他們還縮在壕溝里,壕溝底部墊滿了稻禾。

緬軍船只都在河中央了,大同軍依舊沒有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