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君臣跑路】(1 / 2)

王梓鈞 1651 字 2023-06-01

閣部大臣一直反對擴軍,趙瀚為了財政也總是答應。但隨著地盤的不斷壯大,軍隊數量必然持續增漲。

步兵師共有18個,每個師12000人。其中,戰兵10000人,剩下2000屬於文職、工兵、後勤人員。臨時招來的民夫,只是負責運送糧草,正規的工兵和後勤兵,則有相應的專業素養。比如火葯、炮彈、萬人敵等等,就不會交給民夫押送。即便要填護城河,也是工兵帶著民夫做事,效率遠遠高於純粹的民夫。

騎兵師共有5個,每個師15000人。其中,戰兵12000人,剩下3000全是文職和後勤,廚子、醫生、獸醫、文工團、釘馬掌的、修馬鞍的。而那12000戰兵,在數次tiáo整之後,也並非全都是騎兵,還有戰車兵和炮兵部隊,戰車兵可以帶領隨軍民夫組成車陣。

步兵師里有騎兵,騎兵師里有步兵,而且皆有炮兵存在,全部屬於多兵種協同部隊。至於該叫什么,就看是步兵為主還是騎兵為主,幾大騎兵師全都堆在北方邊境。

這已經不是師,而該稱作為軍團。

此時的歐洲,三四千人的混合部隊,都能被取名為某某軍團。

最初的海岸警備隊,全部編入巡檢兵系統。這種類似武警部隊的存在,全國數量達到27萬人。

另外,還有5000人的皇城侍衛。

呂宋駐扎大同軍3000,保州駐軍1000人,椰城、巨港、馬六甲、北大年、仰光、泥海(曼谷)、吉大港各駐軍500(賓童龍那500駐軍已經裁撤)。

因此,算上巡檢兵武警部隊,海內外陸軍總兵力共有57萬多。

若把城市警察部隊算上,那就更恐怖了,更別提鄉下的農兵預備役。

使臣黨崇俊從朝鮮返回,朝廷立即下令備戰。

駐扎在上海的部隊,擬出動6000戰兵,炮兵全部帶上,騎兵留在家里,等夏季風bào期過了就出發。

軍糧准備得不多,民夫更是沒有招募,只讓正規後勤兵和海軍負責。從上海坐船去漢陽,來回都走海路,且以恐嚇為主,真沒打算深入朝鮮山區作戰。

夏季風bào頻繁,海軍一直在等待天時。

而朝鮮君臣,既擔心大同軍殺來,又抱著幾分僥幸心理,同時繼續忙於黨爭事業。

西人黨中有個年輕人,名叫朴世采,公然宣稱:「亂黨雖然可惡,但天朝的新思想也該借鑒。中國天子執《大同集》而有天下,雖不甚合朱子大義,卻也有其菁華所在。我朝鮮儒士,該當對天朝學術去蕪存菁。首先,該正視陽明心學,不可再將心學斥為邪道。」

同樣jīng通陽明心學的宋時烈,卻立即駁斥:「性理之學,才是朱子正朔,心學乃旁門左道也。今時中國有個陳確,談什么氣理心性合一,更是左道當中的左道!」

朴世采說:「斗轉星移,世事變幻,朱子之學自然正確,可我輩儒生也當眼觀時局。爾等沒有去過南京,鄙人卻在南京讀書四載,金陵府乃至整個天朝,完全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宋時烈冷笑:「大明之時,中國為正統,朝鮮為東夷。而今大同朝廷,篡改朱子聖學,推行蠻夷西學。今之中國,已由夏入夷,而我朝鮮,則化夷為夏。此宗周之至理,不可輕言更改也。」

宋時烈想維護程朱理學,還說中國已經變成蠻夷,而朝鮮才是華夏儒學正統。

朴世采曾去南京留學四年,身心大受震撼,所以想推動朝鮮的文化思想解放。

剛開始,兩人還是學術之爭,隨著官員的不斷加入,迅速演化為派系斗爭。圍繞在宋時烈身邊的官員,主張穩步推行大同法,稱為老派;而圍繞在朴世采身邊的官員,主張在全國范圍完成大同法的普及,稱為時派。

朝鮮大同法,就是朝鮮稅制改革,歷史上歷經百年才完成推廣。

如今的朝鮮,雖然在搞攤丁入畝,但被執行的都是些地方小地主。而真正的兩班貴族,就連類似一條鞭法的政策,都被他們暗中阻撓抵制。

朝鮮國王是支持大同法的,老派無法推翻改革成果,就想著遲緩和破壞。而時派則比較復雜,有些為了迎合國王,有些為了振興朝鮮,聯合起來要將變法快快普及全國。

老派很快占了上風,大多數貴族,都不願擴大變法范圍。讓中小型地主攤丁入畝可以,讓別人的地盤一條鞭法可以,但變法絕對不可以變到自己身上。

在黨爭交鋒當中,不僅國王和時派被壓制,連帶著對新思想的禁錮也愈發嚴酷。

但凡敢印刷邪論的書商,通通抄家下獄!

當大同海軍的小型艦船,開到漢陽城外時,朝鮮君臣還在搞黨爭,完全沒有整兵備武的意思。

「天兵真來了?」李棩在王宮里驚恐不安。

朝鮮領議政(首輔)鄭太和,帶著百官趴伏於王宮外,等國王露面之後,眾臣大呼:「大王,請誅原黨,如此才可向天朝謝罪!」

「你們不是說逐出朝堂便可嗎?」李棩驚怒交加道。

鄭太和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天兵已至城外,不管有沒有罪,下國都必須謝罪。天朝如父,朝鮮如子。父親怪罪兒子,無理也是有理。兒子侍奉父親,有理也是無理。今誅原黨謝罪,既是盡忠,也是盡孝!」

李棩一直是想保住原黨的,他登基只有半年多時間,卻已經受夠了這些掌權的家伙。

這位朝鮮新君,在極度憤怒之下,居然破罐子破摔,當場擺爛起來:「諸卿既然要盡忠盡孝,那干脆就忠孝到底,朝鮮今後內附中國算了!」

「萬萬不可,大王三思!」

眾臣大驚失sè,紛紛磕頭勸諫。

日本入侵朝鮮時,當時的國王也擺爛了。

國王把次子扔去戰場抵抗,自己一路跑到中朝邊境,請求把朝鮮內附為中國郡縣。這詭異舉動,把萬歷皇帝都搞蒙了,甚至悄悄讓人給國王畫像,覺得這個朝鮮國王是假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