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大同細作在搞事兒】(1 / 2)

王梓鈞 1573 字 2023-06-01

「咸鏡道本非我地,而於前朝避役之民,皆歸其地矣。至我世宗朝,始設六鎮,而野人願托以生焉。」

這句話,是朝鮮大臣韓亨允,在一百年前說給朝鮮國王李懌聽的。

朱元璋追亡逐北的時候,高麗王朝也趁機北拓,不但攻占元朝的雙城總管府,還一路打到遼金兩朝的地盤。李氏朝鮮建立之後,又跨境招攬、俘虜女真南下,充實這些新占地盤(韓亨允所言野人,很多就是女真族)。

大明永樂年間,女真族的王可仁上疏:「咸州(咸興)迤北,古為遼、金之地。」請求朱棣收回,賜給女真人繁衍生息。

朱棣沒有找朝鮮索要地盤,只讓朝鮮把轄內女真人送還北邊。朝鮮遂派出大儒,帶著《遼史》、《金史》去北京摳字眼,說史書里沒有記載這些地名,可見根本不是遼金兩朝的土地。

這特么就是廢話,那些地名後來才取的,當然不可能出現在史書里!

雙方爭執不休,把朱棣搞得好煩,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個時空,朝鮮趁滿清搬空東北人口,悄悄的繼續往北邊擴大邊界。最終在康熙末年的時候,再次以詭辯瞎扯的形式,糊弄滿清勘界大臣,完成對圖們江以南土地的偷竊。

也即是說,就算到了明末清初,圖們江以南某些土地都不是朝鮮的。

咸鏡道,會寧城外山區。

韓起元揭竿而起,對數百朝鮮、女真族農民說:「你們可知道,『三手米』是征來做什么的?那是幾十年前倭寇入侵,朝廷征來練兵的雜稅。而今,倭寇早就被趕走了,就連建州韃子都亡了,可朝廷還在向我們征『三手米』!大家來評評理,『三手米』該不該征?」

「不該,不該!」數百農民咆哮大呼。

韓起元又說:「朝廷頒布大同法,按田畝折米納稅。可貪官和地主勾結,我們明明沒有土地,卻把賦稅算在我們身上,地主有田卻不繳納田賦。大家來評評理,這田賦該不該我們來交?」

「不該,不該!」

農民變得愈發憤怒。

韓起元繼續說:「會寧周邊的大山,朝廷不許我們采參。我們冒死去天朝的山里采參,回來就被官府抓捕,把我們的野參通通沒收。大家來評評理,貪官wū吏壞不壞?」

「壞,壞,壞透了!」

「去年冬天大雪災,今年夏天又干旱。田里收成本來就不好,地主還要加租子,農民凍死餓死無數,這還有沒有道理?」

「沒道理,沒道理!」

「我經常去天朝的山里采參,江(圖們江)北有漢人、女真人、朝鮮人,不管哪個族,日子都過得好。雖然也有旱災、雪災,可天朝官府一直在減免稅收。百姓開墾荒地,頭五年免稅,十年內減稅。一江之隔,我們卻賦稅越來越重。你們願不願跟我造反,從今往後做天朝的百姓?」

「願意,願意!」

「跟我一起喊,生為天朝民,死為天朝鬼!」

「生為天朝民,死為天朝鬼!」

「……」

韓起元不但是朝鮮農民,而且還是大同細作的下線。

大同朝廷在圖們江的統治很薄弱,那里地廣人稀,不但沒多少漢人,就連女真人都少見。

因此,朝廷只在圖們江口,移民二百建立小鎮。又設了國安院分所,攏共也就幾個辦事員,這點人手想探查消息,就必須收買朝鮮百姓做下線。

韓起元跑去中國境內挖參被抓,國安所見他聰明伶俐,非但沒有罰款,還給他錢放回去。

這廝跟大同細作接觸多了,野心也漸漸膨脹,開始圖謀造反,想立功變成中國人,說不定還能混個一官半職。

平安道、黃海道的朝鮮農民軍,或多或少都有大同細作的影子。

這些細作,以及細作的下線,就跟中國的使臣一般,無時無刻不想著搞大事立功!

韓起元不敢直接攻打會寧城,只帶著數百農民軍,去攻打城北的山區鄉村。他們見到地主就殺,瓜分土地和財貨,隊伍逐漸龐大到兩千多人,周邊地主嚇得紛紛躲進城里,攛掇城內守軍趕緊去平亂。

會寧地處中朝邊界,朝鮮駐軍足有三千,而且全部屬於「jīng銳」。

郡守勒令武官出兵,浩浩盪盪向北進發。這些朝鮮官兵,還沒渡過圖們江支流,山里的農民軍就開始轉移,一路順著河谷殺向東邊,沿途地主要么被殺、要么舉家逃亡。

鏡城郡守得知有農民起義,也開始出兵鎮壓,連火速聯絡廣興郡官兵。

三郡官兵聯合圍剿,不斷壓縮農民軍的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