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躺平的蘇丹】(1 / 2)

王梓鈞 1963 字 2023-06-01

(又確認了一下地圖,有點尷尬,坦焦爾城和馬杜賴城都不靠海,只是分別位於兩條河的下游,距離入海口還有一段路程。老王用的資料地圖出錯了,忘記對照現代地圖,將就著看吧。)

世界上,有一種叫「印度時間」的東西。它神乎其神,玄之又玄,變化莫測,難以捉摸。

在荷蘭人的串聯下,各方勢力約好,雨季過後立即出兵。

可雨季過了,馬杜賴國王才開始聚兵。命令傳到城市和鄉村,軍事貴族慢悠悠辦事,軍官和士兵慢悠悠集合。拖著拖著就快收割夏季稻了,到時候肯定先收糧食再說。

照這個速度,怕是得等到深秋才能完成集結。

動作最快的,反而是坎梅城王公。這些家伙名義上臣服於趙匡栐,利益攸關,所以積極性很高,忙著要跟聯軍一起殺滅中國人。

不管是孫可望這積年老賊,還是翁應期那大同軍將領,他們打了半輩子仗,現在來到印度全部失算!

想象中的局面,完全沒有到來。

如此情況,反而是按照文官們的意思,先去收拾坎梅城王公最合理。

誰特么料得到?

常言道,兵貴神速。

趙匡栐麾下的步兵、騎兵、海軍統率,為了爭取更多時間,一個個在雨季當中就籌備。村社里的農民,被鞭打著冒雨朝太武城匯聚,甚至因此感冒發燒病死了二十多人。

當翁應期帶著步兵和民夫,坐海船登陸,又轉乘內河船只,來到馬杜賴城外時,這里的蘇丹嚇得魂飛魄散。

「放晴不到半個月,中國人怎么就殺來了?」蘇丹烏達吉完全不知所措。

這貨年輕氣盛,好歹還有些擔當,親率侍衛守御城池,還發動市民一起來堅守。

而孫可望呢,麾下騎兵全員輕甲,只帶著干糧殺向邊境。見到村社就殺人搶糧,一連劫掠好幾個村社,卻根本見不著敵方大軍的影子。

事前,翁應期、孫可望、林承宗三位將領,反復討論制定了詳細計劃。

可他們的軍事計劃,到了印度戰場,完全就像是笑話,所有預判……全部失效!

孫可望也不管那么多,反正一路劫掠村社,見到穿好衣服、住好房子的就殺。他殺的婆羅門、剎帝利越多,馬杜賴國的基層統治就越混亂,今後幾年都別想出兵來打晉國。

一路殺人劫掠,孫可望帶著騎兵,都跑去跟翁應期的步兵匯合了,馬杜賴國的勤王大軍依舊還未出現。

「入他娘,這打的什么鬼仗?」孫可望忍不住罵娘。

翁應期也有些無語,指著城池說:「預定好的,敵人如果沒出兵,我們就圍城打援。可敵人援軍遲遲不到,我們就在這里干耗著?時間拖得太久,太武城那邊殿下被圍怎辦?」

「我怎么曉得?」孫可望一臉郁悶。

就在這時,一個軍官跑來稟報:「兩位將軍,敵人要出城作戰!」

翁應期和孫可望面面相覷,先是懵bī,隨即大喜。

數道城門大開,一隊又一隊敵軍出城。

甚至還有十幾頭戰象,這玩意兒居然養在城里。

蘇丹烏達吉也御駕親征了,這位國王躊躇滿志,覺得自己此戰必勝。

他有火槍手六百余人,使用冷兵器的步兵jīng銳近千,另外還有上百個騎兵、十多頭戰象。城內的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也臨時征召了一些,編練為上萬人的大軍。另外,湖里還有水軍,出動內河船只上百艘。

而中國人這邊呢,只有600步兵出城。其余400步兵,留300人守城,散出100人管理村社。

另有300騎兵部隊,100海軍戰士。

真正的戰兵,就這一千人!

其余全是首陀羅民夫,征召了2000多人,任務是運輸輜重、協助建造營寨、幫戰兵洗衣服等等。

「真敢出來啊。」孫可望臉上笑開了花。

翁應期說:「孫將軍,我率步兵堅守營寨,你尋機出去制造混亂。」

「我懂的。」孫可望笑道。

晉國軍隊的營寨,西邊是一個面積不大的湖泊,南邊是瓦尹蓋河的支流。

馬杜賴大軍,要么殺過河來,要么在湖邊登陸,或者沿著湖岸繞一圈。

孫可望直接率領騎兵離開營寨,跑去下游渡河,想迂回到敵軍的後方突襲。

留在營寨里的,只剩600陸軍步卒、100海軍士兵,以及那2000多完全沒有戰斗力的首陀羅民夫。

馬杜賴水軍率先發動攻勢,大小上百艘船從湖面殺來。

船上只有拋石機和弓箭,翁應期手下有六門火炮,還沒等敵船進入拋石機射程,隆隆火炮聲就響起來。

敵軍戰船聽到炮聲,嚇得連忙散開陣型,小心翼翼的朝營寨靠攏。

烏達吉從荷蘭人手里買了千里鏡,他仔細觀察營寨情況,覺得自己應該不會輸,自己上萬大軍過河去,堆也把中國人給堆死。這位國王不等水師建功,就下令道:「除了蘇丹衛隊,其余部隊,分批渡河!」

馬杜賴士兵扛著無數小舢板,亂七八糟的劃船過來。

晉國軍隊的火炮,正在全力朝著敵軍湖面艦船發射,騰不出jīng力去炮擊渡河部隊。

很快就有兩批敵軍成功渡河,全是臨時征召的城市部隊。軍官來自剎帝利種姓,士兵是城里的吠舍和首陀羅,軍官還算全副武裝,士兵的武器卻五花八門。

這種臨時部隊,一場仗都沒有打過,他們只訓練了十天,就被蘇丹帶著出城作戰。

若城里真有上萬駐軍,趙匡栐腦子進水了,才會派幾百人來圍城。

成功過河的敵人很快近千,翁應期卻沒放在眼里,甚至任由敵軍來多點再打。在他眼里,面前的根本不算軍隊,缺兵少甲不說,上岸之後一片混亂,剎帝利軍官甚至無法快速整隊。

當然無法整隊,船只過河時,飄得亂七八糟,上岸之後編制全亂了。

他們是根據街區來編制部隊的,一個吠舍低級軍官,管理一堆認識的首陀羅。這些吠舍低級軍官,再被中高級的剎帝利軍官管理。整隊時基本不看旗幟,先嚷嚷著找熟人。

最先過河的一千多敵軍,等第二批士兵都登岸了,他們卻還沒完全整隊完畢。

足足過河三千多人,馬杜賴軍隊終於行動,千余人的隊伍繞向營寨東側,似乎是打算進行兩面夾擊。

這個時候,如果孫可望的騎兵不去下游渡河,而是直接殺回來沖鋒,恐怕一個照面就能把敵人給沖垮。

翁應期說:「一哨、二哨,從營寨東門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