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沙俄留學生】(1 / 2)

王梓鈞 1587 字 2023-06-01

中國只有拿下葉尼塞河流域,才算鞏固北方邊防。

這是因為北海與葉尼塞河相通,哥薩克盤踞在葉尼塞河沿岸,隨時可以坐船跑來進攻北海。

其次,葉尼塞河發源於大湖盆地的北方山脈,也就是漠北的西北部大山。哥薩克占據那里,能夠逆流而上,跑去漠北的西北部搗亂。

而如果中國獲得此地,則葉尼塞河流域、北海地區、漠北蒙古全都可以連成一片。

眾善寺,番使院。

一群穿著紅sè大衣、橙sè靴子的俄羅斯士兵,守著前後門防止有人偷聽。

沙皇阿列克謝一世,對此次出使中國非常重視,居然把紅衣射擊軍派來護送。

射擊軍有紅衣、藍衣、綠衣三種,最頂級的紅衣屬於皇宮衛隊,最低級的綠衣只能干警察和消防差事。

其前身是一百多年前,由尹凡雷帝組建的火槍隊。

當時的沙俄傳統軍隊不頂用,尹凡雷帝就從小商人和農民當中,招募自由民組建火槍部隊。剛開始的幾十年,自然屬於絕對jīng銳,如今卻已經演變成終身制和世襲制。

你可以理解為——俄國軍戶!

而且人數已經達到好幾萬。

所以,阿列克謝一世繼位之初,權臣撈錢瞎搞,不但不給射擊軍發工資,射擊軍還必須得納稅當兵。

一群軍戶,不給工資很正常,但讓他們交人頭稅就離譜了。

原本專用火槍的射擊軍,武器也變得亂七八糟:火槍、長斧、砍刀、馬刀,極個別的還裝備長槍。

射擊軍一到中國境內,火槍就被暫時沒收了,只允許他們攜帶冷兵器。

巴尹可夫關好房門,回到室內說:「射擊軍守著外面,沒有人可以偷聽。」

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率先發言道:「葉尼塞河流域,絕對不能丟。當務之急,是請沙皇陛下與奧斯曼停戰,然後派遣士兵駐扎葉尼塞河各處城堡。」

巴尹可夫搖頭:「葉尼塞河太遠,不可能大量駐軍,俄羅斯的財政承擔不起。」

那青年又說:「可以不增加駐軍,但是必須加快移民。沙皇應當取消移民禁令,同時把犯人繼續往西伯利亞流放。只有充實了西伯利亞的人口,才能有效阻止契丹擴張,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在東方真正立足。」

「呵呵,廢除移民禁令,你嫌自己活夠了嗎?」旁邊的貴族青年冷笑。

這些隨團出使的青年,要么來自大貴族家庭,要么是小貴族家的學霸。

前一位青年就是學霸,名叫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戈里岑。

這貨後來做了索菲亞公主的情人,幫助索菲亞滅了彼得大帝的外婆家,因功獲封公爵。他下令與滿清議和簽訂《尼布楚條約》,bī迫波蘭承認基輔和第聶伯河以東全部領土歸俄國,促成歐洲結成反奧斯曼同盟,兩度率領大軍攻打克里米亞。

至於結局嘛,被彼得大帝流放到死。

此時的戈里岑還是個做題家,父親在莫斯科擔任文職人員,他被譽為俄國最具才學的青年。不但jīng通西歐文化,而且還研究自然科學,主張廢除農奴制、實行宗教自由、發展工商業等等。

說實話,戈里岑若非投靠索菲亞太早,極有可能在彼得大帝手下做宰相!

彼得大帝能夠順利改革,也多虧戈里岑痛下殺手,把彼得外婆一家給滅了。因為彼得大帝的外婆家,就是俄國改革的最大阻力。

面對貴族青年的質問,戈里岑舉起拳頭:「俄羅斯為什么落後?因為大貴族和教會占了太多土地和人口,90%以上的俄羅斯農民都是農奴!只有把土地和農民釋放出來,才能壯大俄羅斯的國力!」

另一個貴族青年說:「釋放農奴,俄羅斯就要內亂,俄羅斯就要解體。還沒等到國力壯大,俄羅斯就四分五裂了。」

戈里岑拿出一本拉丁文版《大同集》,這是他在南京搞到的:「俄羅斯應該學習契丹皇帝,雖然不可能侵奪地主田產,但至少要把農奴變成雇農。還可以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那些開墾出的土地,允許成為農民的私有財產並向政府交稅。這樣,就能讓農民流動起來,多數農民去種地,無地農民可以做工人和士兵。還有移民禁令,必須予以廢除,否則西伯利亞永遠缺兵!」

就像西班牙禁止海外移民一樣,俄羅斯也禁止向西伯利亞移民。

因為一旦解除禁令,不知有多少農奴要逃跑。

當然,肯定無法禁絕。

俄羅斯本土環境越糟糕,逃跑的農奴就越多。這些農奴先是變成哥薩克,然後一窩蜂涌向西伯利亞,到彼得大帝執政時,西伯利亞的俄國人將達到30萬!

在眾善寺的小院里,俄國青年的爭論還在繼續。

並且很快有了結果,貴族青年們論戰獲勝,只不過是通過物理手段獲勝。

戈里岑被打得鼻青臉腫,一個人離開院子閑逛,不願再跟那群蟲豸為伍。他漸漸熘達到長干里,這是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川流不息的人群、琳琅滿目的商品,眼前的一切都讓戈里岑心情復雜。

相比起莫斯科,南京真是人間天堂啊。

逛游大半天,戈里岑回到眾善寺,發現使節團情緒低落。

「發生什么事情了?」戈里岑問道。

巴尹可夫回答:「契丹皇帝派人傳話,說在兩國停戰之前,拒絕我們長期逗留,也拒絕我們在這里學習。半個月內,我們必須離開南京,否則就會被人從眾善寺趕出去。」

戈里岑問道:「那我們能以個人身份留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