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正德斷案(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2750 字 2023-06-03

第105章 正德斷案

正德皇帝一通瞎指揮,有的忙著磕頭見禮,有的人想討好皇上,可是又分不清皇上是要把誰拉下去,把誰帶上來,正亂作一團時,嚴嵩看見機不可失,猛地站出來大吼一聲:「統統肅靜!」

這一聲吼倒比正德拍得「啪啪」直響的驚堂木管用,狼奔兔走的人群立刻刷地定在那里,只有瘋瘋顛顛的陸恩櫓猶自抱住一位刑部檢校嘻嘻哈哈高喊著升官發財。

楊凌方才一直沒來得及細看這幾位欽差大人,這時瞧見嚴嵩那瘦瘦高高的個頭兒,忽地想起他來,再聯想起帝陵驗土安然無恙的蹊蹺事,楊凌心中不禁驚疑不定。

正德皇帝看了嚴嵩一眼,贊道:「你很好。來人,給楊凌四位愛卿看座。四位愛卿,如今真相大白,四位愛卿官復原職,俟後就回府養傷,然後仍要擔負督造帝陵之責,至於誣高陷害者......」。

正德一指仍在嘻笑胡言的陸什長,冷冷地道:「把這個瘋子給我拉下去,把所有人證、人犯全都帶上堂來,朕今日要親自斷案!」

皇上臨時客串主審官,下邊哪有不賣力奉迎的,當下過去幾個衙役,七手八腳抬了那瘋子出去,嗵地一聲丟進第一過堂的候審室內,又有人將哆哆嗦嗦的七位京城名公子和韓yòu娘一干人等帶上堂來。

三班衙役卯足了勁喊過過堂威,正德端坐正堂,面前兩坯黃土,開始親自問案了。工部侍郎李傑一看正德瞧向他,身子立刻矮了半截,帶著哭音兒奏道:「皇上,是臣一時糊塗,這瘋子平素說話倒還齊齊整整的,微臣一時不察,又因帝陵茲體事大,事關國運昌隆......」。

他知道這時再辯解那純粹是找死,還不如痛痛快快認罪,抬出帝陵來,證明他對先帝陵寢的重視,皇上心腸一軟,這罪就輕多了。

他哪曉得方才莫神棍在後堂編了幾句瞎話兒,這一提起帝陵,正德忽地想起「雷擊宮廷,應在泰陵。無端停工,遽生天象」這句話來,心頭一股惡氣頓時發作出來,把袍袖一甩,驚堂木改當暗器了,嗖地一下就沖著李傑撇來。

驚堂木「砰」地一下正敲在李傑的額頭上,頓時烏青一塊,痛得李傑唉喲一聲。正德喝道:「帝陵帝陵,你害的帝陵停工,天雷示警,轟了朕的皇宮,還敢提起帝陵?剝去他官衣、摘去烏紗官衣!」

立時兩個差役麻利地拉起李傑,將他官衣官帽剝下,在他後膝彎一踹,將他踹跪在地上。楊凌見了微微有些不安,畢竟帝陵金井的確是做過手腳的,李傑並未冤枉他,他倒擔心李傑被bī急了挺而走險、一口咬定金井滲水屬實,沒准兒還給自已惹來麻煩。

禮部侍郎李鐸看他面有不忍,輕輕耳語道:「楊大人不可心慈面軟,你以為他會因此感激罷休么?打蛇不死,後患無窮!」

這句話若平時說來,楊凌必然不會往心里去,可是他是剛剛鬼門關走了一遭的人,對此有切膚之痛,對於朝堂上冠冕堂皇,談笑之間刀劍加身的危險已有所領悟,聞言輕微地點了點頭,想起差點兒就因此人和yòu娘人鬼相隔,目光不禁向yòu娘望去。

韓yòu娘還是那般俏麗、只是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有些紅腫,但那雙溫柔的眼眸仍深情地注視著他,楊凌不禁向妻子寬慰地一笑。

韓yòu娘也回了一個笑顏,那笑容里盡是滿足和歡喜。楊凌瞧見玉堂春、雪里梅挨在韓yòu娘身邊,想起這兩個女子重情重義,自已遭逢大難,不離不棄地幫助yòu娘,不禁感激地向她們點了點頭。

不料楊凌這一示意,兩個女孩兒臉頰竟然有些發熱,攸地害羞地移開了目光,楊凌不禁有點莫名其妙。他還不知道當日韓yòu娘感激之下,與三女結拜,曾發誓『同船合命、禍福與共』。

同的什么船?自然是他楊大老爺這條船嘍,兩個jīng明過人的丫頭聽在耳中,早知yòu娘心意,只不過當時她們也抱定大事不成,以楊凌之妾的身份隨他赴死的決心,對於能救他出來,希望實在渺茫。這時楊凌死而復生,那份心思活泛了起來,這心里頭就不那么自在了。

正德瞪著眼瞧著李傑,一時想不出要如何發落,忍不住轉向洪鍾問道:「洪鍾,李傑誣告大臣,陷構欽差,杜撰帝陵滲水,該當何罪呀?」

方才正德沖著洪鍾嚷了一句,嚇得一向見風使舵的洪老尚書乖乖退下堂去,跑到神棍莫道維身後躲著去了,此時一聽皇上向他問話,洪鍾頓時受寵若驚,還以為皇上不追究他的罪過了。

洪鍾慌忙搶上兩步說道:「臣啟皇上,大明律,誣告者一經查實,反坐之。」

正德皇帝不耐煩地道:「少廢話,到底如何處置?」

洪鍾忙道:「皇上明鑒,誣告反坐,就是他誣告的官員受了什么刑罰,就給他什么刑罰」。

正德聽了說道:「他誣告的官員判的是殺無赦,來人,把他拉下去殺無赦!」

李傑急了,他還道洪鍾能拉他一把,哪想到他竟落井下石,李傑指著洪鍾怒道:「洪尚書,我誣告大臣?若不是你請了聖諭動刑,豈會有屈打成招之事?」。

洪鍾反口相譏道:「你若不是誠心害人,聽說了消息大可向皇上稟報,請皇上查證,何必尋了一個瘋子冒充證人,我是受你蒙蔽」。

李傑氣急敗壞地道:「我與幾位大人無冤無仇,何必害他?我聽及帝陵滲水,曾對徐尚書稟報此事,是徐尚書要我暫勿聲張、搜集證人證物,我才暫不言語,尚書大人,是不是這樣?」

徐貫一聽要扯他下水,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道:「胡說,老夫只說帝陵滲水是何等大事,豈可捕風捉影,叫你查實了再報,誰叫你搜集甚么證人證物了,你與幾位大人無仇,難道老夫就有仇不成?」

劉健、謝遷等人本來還想為他們求情,一見他們危急時刻只顧推卸責任,不禁滿臉鄙夷。王瓊瞧了三人丑態,不禁氣極,厲聲喝道:「夠了!」

他喝止了三人的爭吵,一轉身直挺挺地跪在地上,凜然道:「皇上,臣等不察,檢舉有誤,有誤告之罪,但請聖裁!」

王瓊除去衣帽放在一邊,磕頭不起,他這招以進為退比洪鍾三人高明多了。先把罪名說成是失察誤告,再把三個尚書一個侍郎全綁在一條船上,諒你新皇登基,根基未穩,敢隨意處置這么多重臣?

正德一見跪著四個人,倒有三個是尚書,倒真有點失措了,他求助地望向幾位大學士,劉健趁機奏道:「皇上,臣以為,洪老尚書濫施重刑、屈打成招,險置四位欽差於死地,而且帝陵欲遷的消息傳出,致使民心不穩,確是有罪。但洪尚書也只是受人蒙蔽,辦案不當,其心並無私欲,臣以為可著他......著他致仕還鄉便是!」

洪鍾聽得身子一顫,他辛辛苦苦熬到一品大員的地位,如今只一句話便一切成空了,數十年辛苦,竟然如同一夢。李傑卻聽得心膽欲裂,劉健這是要丟卒保軍了,他是內閣之首,連他也存了這心思,自已還能活么?

正德聽了點頭道:「依大學士所奏,刑部洪鍾著即致仕還鄉」。

劉健又道:「工部尚書徐貫,聽聞帝陵工程有了差遲,先是過於謹慎、知情不舉,後又未曾查實就告發大臣,輕慢怠乎,有虧職守,臣以為應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