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大夢欲醒(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3595 字 2023-06-03

第241章大夢欲醒

明正德元年三月十九日,東瀛國使臣大內義勇、細川澄明奉東瀛永正國王之命,朝覲大明天子。

旭日東升,彩霞萬道,各國使節肅立於太和殿前,輅車、步輦、龍亭、大象、駿馬等陳列在午門內外。太和殿庭院內,丹陛下至太和門內,旌旗飄舞、刀槍林立,大漢將軍們傲然挺立。

劉大夏辭職後,劉宇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暫時代理尚書之位,正在tiáo動京軍和邊軍換防,不日大同、宣府、延綏、遼東四鎮總兵就要率軍進京駐防京師,楊凌現在是柱國龍虎上將軍,統帥四鎮總兵,爵祿至威武侯,自然有權登上金殿議政,所以也蟒袍玉帶、衣著整齊地來到宮門前。

六部九卿和侯爵以上的勛爵站在最列,韓文站在其中,面sèyīn沉,毫無喜sè。他在北疆聽聞京中變故後,氣急敗壞地趕回京來,卻已大勢去矣,京中六部九卿除了他,要么是劉瑾一派,要么是楊凌一派,以他一人之力,孤掌難鳴,已生不了什么事了。

卯時三刻,兩通鼓響,文武百官、勛臣功卿從午門的東西掖門徐徐進入紫禁城,按身份、級別、衙門,肅立在太和殿丹陛上、庭院內。

靜鞭三響,鼓敲一通,樂奏《飛龍曲》,袞冕加身的朱厚照,騎乘大象御輦,虎豹開路,在導引官引導下,御太和殿,升寶座;文武百官俯地叩拜,山呼萬歲。

如此肅嚴時刻,正德皇帝仍是笑吟吟毫無庄重神態,不過眉宇間意氣風發,倒也頗有英武之氣。他徐徐落座,喚道:「眾卿平身!」

文武百官立起。分列左右,劉瑾持拂塵立於御案一側,揚聲道:「宣東瀛國朝貢天朝使者大內義勇、細川澄明,覲見!」

大內義勇、細川澄明底細被楊凌弄的一清二楚,早被他整治的傲氣全消,自午門外一路行來,再瞧見這等浩瀚磅礴的皇家氣勢,更是敬畏自生。兩人一個捧著進表,一個捧著禮書,在禮官導引下進入大殿,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停下,按大明臣禮恭恭敬敬跪下。

大內義勇展開進表,以漢語朗聲宣誦:「東瀛國王臣勝仁敬上明正德皇帝陛下:皇天後土,齊歸中華之風;甘露慶雲,爭獻瑞麥之頌。是故天啟大明。萬邦悉被光賁;海無驚浪,中國茲占泰平。凡在率濱,孰不惟賴。

欽惟陛下乃聖乃神,惟文惟武,光輝堯舜二典。度越漢唐中興。布大明於天下,遐邇同仁;望長安於日邊,始終一節。茲特專使大內義勇躬趨闕庭,仰望聖慈。曲察衷素,謹表以聞。臣勝仁誠惶誠恐,頓首謹言。」

大內義勇宣罷進表,細川澄明又舉禮書念到:「臣勝仁敬書上明皇帝陛下:東瀛國開辟以來,無不通聘問於上邦。道義幸秉國鈞,海內無虞。特遵往古之規法,而使使者細川澄明通好。

獻方物:散金鞘柄大刀兩把、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槍一百把、長刀一百把、劍十腰、鎧一領、銅丸一領、硫黃一萬斤、瑪瑙大小二十塊、貼金屏風三副、硯一面並匣、同文台一個。勝仁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正德皇帝聽了,心中暗暗一算計,雖然這些禮物他也瞧不上,不過這規模比昔年永樂帝時進奉的禮物還要貴重的多,看來楊卿所說不假,這東瀛國王還真是下了血本,把皇室那點家底全掏空了。

正德心中爽快,滿面春風地道:「來使請起。劉瑾接承東瀛國書。王華宣朕地復旨」。

劉瑾忙指揮兩個小黃門下御階接了兩位使者的進表、禮書呈於正德面前。

王華緩步上前,先向正德一禮。然後轉身面向群臣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貢賦力役、知禮儀、達於君臣父子大倫者,號曰中國。而中國之外,有能慕義而來王者,未嘗不予而進之。茲爾東瀛國王勝仁,心存王室,懷愛君之誠,逾越波濤,遣使來朝,朕甚嘉焉……」

大明以往回復諸國朝貢使臣的禮物一向是數倍乃至十數倍,出手闊綽之極,楊凌慮到反正光吃虧不占便宜的朝貢制度馬上就要名存實亡,改由民間通商,這一次復禮也不必太小家子氣。

再加上正德皇帝聽楊凌述說了東瀛國王甚至要靠賣字畫維持王室用度的事,覺得一國之主混到這份兒上也忒可憐了些,所以所賜的禮物甚是豐厚,綾羅財帛、字畫典籍,乃至銅錢十萬銖,並正式宣布解除海禁,與諸國自由通商。

楊凌站在殿上,聽到旨意宣布完畢,從xiōng臆間長長地吐出一口氣,望著殿宇外投進的一縷陽光,他的心中激盪不已:最重要地一件大事終於完成了!

自朱元璋這個雄才大略,可是對大海卻毫不了解的農民皇帝首次做出亘古未有的禁海之舉後,這項斷斷續續卻影響了整個漢人歷史的國策終於就此結束了。

我沒有通天緯地之材,達觀之今的大略,可是我完成了這件大事,就象給漸漸開始凝固發臭的一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清流,未來的路怎么走,相信創造了最偉大、最悠久歷史文明的中國人,能夠做出一個正確地選擇……

yòu娘做著針線活兒,憐兒和高文心也懂女紅,卻不甚jīng通,便坐在她旁邊,陪她聊著天,時而遞過針線和布頭,三人不知聊些什么。悄悄的,不時發出格格的笑聲。

玉堂春和雪里梅、唐一仙在鏤空窗格的另一側廳中,坐在羅漢床上,擺弄著琴箏簫管,淡淡幽雅的樂曲不時響起。

「塞北互市貿易已經開了,軍中購進了大批蒙古良馬,民間交易頻繁,勢頭不錯。我地意思……等到百姓大有賺頭時。肯往北地做生意甚至就地定居的人就會增多。

再想想,因此一來,酒館、飯庄、賭館、妓院、客棧、票行、車馬行都要開,都要用人,可以雇佣蒙人和女真人,當然也會有大批漢人為利所趨。再加上派去養馬地,教授蒙古和女真人學習耕田的漢人……

朵顏三衛和女真三部人數不多,內部部族十分雜亂。因此常常一個簡單地姻親就能造成兩個部族的融合,這樣一來,卑職想只需十年,就可以兵不血刃,同化整個遼東區域」。

「嗯!」楊凌半躺在書房竹椅上。輕輕頷首道:「我已經和刑部打過招呼,今後再有犯人,不得發配青海、貴州、雲南,統統發往遼東。

耕田做生意都可以。除了罪大惡極者,均以罰代刑定居減罪,這樣一來,他們的家人還可以帶過去不少,每年遷民可以達到上萬人。互市司利用地方合法截留的稅賦貸給他們些種子、耕牛,提供些方便,他們就能在那兒安下心來,扎下根來。」

成綺韻嫣然一笑。說道:「大人這一策雖然緩慢,卻是求本之計,畢竟那里是異族定居之地,如果qiáng行占有,除非將他們全族屠光,否則根本不能在qiáng壓下令異族人心歸服。

這樣潛移默化之下,當他們穿漢衣、說漢話,就連吃飯睡覺都學習漢人。睜開眼睛周圍大部分都是漢人百姓時。他們已經意識不到,但是卻已經被漢人征服了。呵呵。大人這不動刀兵的計策,實比百萬大軍的殺傷力還要可怕。」

楊凌緊張地睜開眼道:「不要說,千萬不要說,你前幾天剛剛誇我不動刀兵,菜市口上就燉了個人,我仔細想了想,是挺邪門地,每辦一件大事,總得死上幾個人,但願遼東不要出事,否則……」。

成綺韻「噗哧」一笑,掩chún道:「大人也有害怕的么?人家還真沒看出來,大人斯斯文文地,手段竟然那般狠辣,一個大活人,就那么給慢慢煮爛了。唉,這么狠厲的手段,居然被京師百姓吹捧的萬家生佛」。

成綺韻上穿淺紫sè花綃襖子,外罩魚肚白的花縐紗衫,下著白紗褲子,外面又系著嵌絲的百合綉羅裙,腳下一雙綉花鞋,一頭青絲挽成『鵝膽心髻』,面如芙蓉,肌如瑞雪,不但容顏明艷無儔,而且一顰一笑,在楊凌面前不知不覺間變的越來越嬌俏可愛,真地象是比他還小著幾歲的姑娘。

楊凌道:「這不算什么,如果再遲上五百年干出這樣地事來,恐怕就不只京師一地地百姓歡呼雀躍了」。

「什么?」成綺韻明眸一轉,疑惑問道。

楊凌忽然一笑:「這時節花開了,海禁也開了,我想未來會不同了吧,呵呵,如果這樣,那么五百年後的百姓,就不會有這種仇恨了」。

成綺韻不知他在說些甚么,不過她聰明之處就在於她想討好地男人如果想裝糊塗,她決不刨根究底,成綺韻主動岔開話題道:「伯顏那邊情形如何?」

楊凌道:「正如我們所料,火篩已經和瓦剌結盟,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控制的部落已經向伯顏可汗的部落發起過兩次挑釁,但是伯顏並不蠢,居然隱忍了下來,避免了事態的擴大,可是不可避免地,他的威望大為受挫,內部諸部落間已經多有不滿,只是由於他是黃金家族直系後裔,名正言順的可汗,雖經大敗,但是現在還沒有人敢公開造他的反」。

成綺韻眼波盈盈一轉,失笑道:「內廠番子不是吃素的吧?想來正在制造種種謠言,滿都海皇後什么時候派上用場?」

楊凌笑道:「瞞不過你,我正要他們技巧地敗壞著伯顏的聲譽,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現在大戰一開,剛剛打開局面的互市貿易和對遼東的全面滲透就要受到影響。而且我評估過火篩和瓦剌地實力,現在仍不是伯顏地對手。

有時忍耐也是一種本事,我要等到伯顏內部離心離德,各部落都萌生去意的時候,再把滿都海交到火篩手上,給他一個討伐伯顏的借口」。

成綺韻坐在躺椅旁的錦墩上,微微仰頭,凝視著楊凌悠然自的的神情。眼里隱隱透出欣賞和愛慕之sè:「現在四鎮官兵正陸續抽tiáo回京師,大人准備訓練新軍了?」

「不是我,而是皇帝,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能錯,是皇帝陛下要訓練新軍」,楊凌糾正道。

兩人相距不足三尺,一抬頭。瞧見成綺韻一副江南水鄉麗人的容顏,白玉般地面龐上兩只點漆似地眸子里水汪汪汪的蘊含著無限情意,楊凌不禁心中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