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正德不能大登科(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4128 字 2023-06-03

第244章正德不能大登科

劉暉、賀三壇等人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馬pì人人拍,皇上允不允的且不說,這怎么算也是誇皇上啊,虧了許泰了,不愧是武狀元出身,擱我們身上,大字一共就認識一籮筐,想拍也拍不起來啊。

三人立即隨之跪倒,說道:「我皇神武,臣等請為天子門生!」

楊凌亦笑吟吟躬身道:「皇上尚武,天下皆知,兵書戰策那是極熟的,有這些沙場老將在,皇上就可以將xiōng中所學付諸實處,有皇上之武略,有這些沙場老將的戰陣經驗,必定可以將外四家軍和京營官兵練成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橫掃天下!」

正德一聽大樂,天子門生?皇上親自收學生?妙呀!瞧瞧眼前這幾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將來建功立業、開衙建府,人人都知道是皇上親自帶出來的神勇武將,那該多么光彩?

正德想也不想,啪地一拍桌子道:「好!朕來做統帥外四家軍的大將軍」。他遲疑一下道:「楊卿,朕封你為威武將軍,輔佐朕統帥四鎮官兵,朕封自已做……做威武大將軍,呵呵呵……」。

正德笑的合不攏嘴來,拍著桌子喚道:「來人,來人,吩咐御馬監苗逵,速速給朕刻制一枚御馬監天字第一號的大牙牌,記著,要最大的,哈哈哈,就說是朕賜給外四家軍統帥威武大將軍的,再命司禮監下詔,賜威武大將軍宮中騎馬之權。對了,四位將軍統統賜予宮中騎馬之權。」

四位將軍一聽,不禁暗暗苦笑。原來,皇帝特賜宮中騎馬,那是一種極大的恩寵。固然十分榮耀,可是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矩:受賜者每年要向皇上進獻一匹極品好馬。

這四位將軍是領兵打仗的大將,與楊凌常在宮中不同,這特權幾乎用不上,送給皇帝的馬又寒酸不得,看來以後每年都得記著給皇上張羅一匹好馬了。

四人躬身謝恩,那小黃門別的不懂,宮里地人人人身上佩著牙牌、腰牌。這制作的規矩他是懂的,忙又躬身道:「皇上,不知這位威武大將軍姓甚名誰?牙牌上要刻的」。

正德不假思索道:「自然叫朱……朱……」,皇上的名字是有忌諱的,堂而皇之地叫朱厚照,未免兒戲了些,正德眼珠一轉,說道:「朕有諸位愛卿。大明江山永固萬萬年,朕就取名叫……朱壽!對,就叫朱壽,就這么告訴苗逵」。

小黃門一聽嚇了一跳,敢情這位威武大將軍是當今皇帝。小黃門pì都不敢放一個,抹身就去宮中傳旨了。正德笑吟吟地念叼著:「朱壽,朱壽」,忽又對楊凌道:「楊卿今年甫及弱冠。可曾有了表字?」

楊凌忙道:「還沒有,臣正想……過些日子請李東陽大學士或者焦閣老為我取個表字呢」。

正德笑吟吟地道:「他們取得好名字么?朕賜你一個」。

正德一揮手:「你就叫萬年吧,朕叫朱壽,你叫萬年,連起來就是朱壽萬年,哈哈」。

楊凌汗顏道:「皇上,臣隱約記的有個詩人叫楊萬年吧?」

正德神氣地道:「大宋的楊萬年是詩人,大明地楊萬年是將軍。那是大大不同的」。

楊凌無語,他見正德興致正高,輕輕擺了擺手,說道:「四位將軍暫且退下,本官有機密要事同皇上商議」。

四人應聲退下,正德奇道:「有什么要事,這般慎重?」

楊凌看了眼侍立在正德身後的兩個小黃門,低聲道:「請皇上屏退左右」。

正德心中也更加好奇。忙揮手道:「下去。下去,不見朕喚你們。任何人不得進入」。

兩個小黃門連忙彎腰退下,正德好奇地道:「楊侍讀,什么事這般詭秘?」

正德上前幾步,低聲道:「皇上,此事涉及到皇上身邊最親近的人,如果此二人果真懷有歹意,可能會傷及皇上安危,事關重大,是以臣不敢不冒昧稟報……」。

大明皇帝『忽必烈』又玩出了新花樣,搖身一變成了威武大將軍朱壽。

解語、羞花站在林蔭下,看著士卒們忙忙碌碌拆了巨帳搬了出去,一群群宮女、太監隨在後邊被遣回宮,好端端一座風景怡麗的豹園變成了軍營。

羞花苦笑道:「這位頑童皇帝又要扮將軍了?下回扮什么?」

解語「咕」地一聲笑,低聲道:「扮聖教教主啊,那可就好玩了,咱們一左一右,真聖女侍奉假天師,哈哈……」。

羞花瞪她一眼,板起俏臉道:「總是沒個正經,小心露了馬腳」。

解語撇嘴道:「那小皇帝不起疑心,誰敢懷疑了咱們兩個?可惜咱們不能動手,不然寧王就沒機會進京了,否則那糊塗小皇帝早被咱們……哼,瞧他一天到晚只知胡鬧的樣子,哪里象一個明君了,這江山早該改天換日,由彌勒佛祖主世間了」。

羞花眼神忽然一陣朦朧,低嘆道:「他……對咱們還算不錯,如果不是因為你我被朝廷無能害的家破人亡,自yòu許下宏誓終身侍奉彌勒佛祖……」。

解語怪異地看了她一眼,嗔道:「姐姐……」。

羞花頓時住口,半晌方幽幽一嘆道:「沒甚么……皇上也太胡鬧了些,連宮女太監都打發走了,滿豹園都是官兵。這樣我們豈不和外邊失去了聯系?」

解語道:「姐姐何必擔心?教主神通廣大,一定會想辦法派人進來的」。

兩人正竊竊私語著,一個小校扛著桿大旗走了過來,往地上一chā,然後向樹干上系著繩索,兩人剛想避開,忽地發現那個英俊地小校似乎不經意地打了個手勢,羞花眼神一動。假意伸手去撫鬢邊珠花,也做了個不引人注意的手勢。

那小校四下望望,慢慢磨蹭了過來,低聲道:「彌勒佛空降,當主彼世界」。

羞花輕輕笑道:「佛祖救劫難,濟度百世人。奴家也是信佛的,這位官爺也信佛祖?」

小校看來二十出頭,劍眉朗目十分英俊。聞言又低聲說了幾句,羞花這才釋疑,喜道:「你們倒好本事,皇帝這兒剛剛換了園子里的人,你們就到了。派你來地是……大法師?」

那小校目光一閃道:「呵呵,姑娘只猜對了一個大字。」

解語忍不住道:「一個大字?難道是大少主?他來京師了?」

小校忽地啟齒一笑,說道:「不是大少主,是大將軍。柱國龍虎上將軍楊,楊凌大將軍!」

解語大吃一驚,紅chún剛剛張開一半,小校地手指已點到了她乳下三寸,呵呵地道:「冒犯了,請不要向皇上告狀」。

解語一雙杏眼瞪的老大,身子已軟軟地栽了下去。羞花大駭,身形向前一彈。似欲救下解語,但身形一動,腳尖攸又一點地頓住了身子,似欲尋路逃去。

小校向腰間一探,肅殺一聲嗆然,三尺龍泉軟劍顫巍巍斜指長空,施施然笑道:「姑娘如果是個聰明人,就該知道你chā上翅膀。也別想飛出這座豹園」。

羞花左右一看。方才忙忙碌碌扎著營帳的士卒刀出鞘、箭上弦,長槍林立。果然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臉sè頓時變的一片雪白,那小校見她已褪了逃意,刷地反腕收劍,抱拳笑道:「武當門下、內廠檔頭伍漢超,請姑娘束手就縛」。

「就這樣算了么?」楊凌一身戎裝,坐於椅上蹙眉問道。

李東陽笑皆非地道:「皇上心太軟,不允對兩位姑娘用刑,一直也未套出口供,看押也不甚嚴,竟讓她們尋了機會自盡。錦衣衛、內務府查過有關她們來歷地所有資料。

這兩人身份無可挑剔,她們是南昌一帶最大的雜耍團紅牌,自小便生活在那里,在雜耍團至少已呆了七年,南昌附近沒有不知道她們的。寧王妃壽誕時入府賀壽,為寧王所喜,恰巧寧王正張羅著向皇上進禮,知道皇上做太子時就喜歡雜耍,便將這雜耍班子呈送進京。」

寧王派人進京張羅恢復三衛時,楊廷和也收了寧王地厚禮,而且盡管現在證明解語羞花是彌勒教的人,但是彌勒教無孔不入,連邊關的將領都做得上,混跡雜耍班子,利用寧王做跳板,混到皇上身邊也不是不可能。

楊廷和心中最支撐他這種看法的證據就是:彌勒教是反大明、反朱家王朝的,就算寧王想反,也不可能和彌勒教合作。

所以楊廷和接口道:「看來彌勒教就是從她們進京時起,才覺得這是個可利用地機會,從而策劃讓她們sè誘我皇、惑亂朝綱,種種事端,寧王有失察之罪,但是據此難以制裁藩王」。

焦芳見楊凌面有不愉之sè,解勸道:「大人,本官和兩位大學士商議,都是這個意思,藩王輕易動不得!天下各地名城大邑皆有藩王駐扎,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攪起一場軒然大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局,何況彌勒教善於鑽營,又是大明宿疾,種種跡象看來,寧王也是蒙在鼓里的受害者」。

楊凌聽他委婉解釋,心中已明晰了三大學士的忌諱,自古削藩就沒有一次不鬧得轟轟烈烈地,漢時七王之亂是這樣。建文帝削藩更把自已的命給削沒了,事關全國動盪,如果僅憑張榜公布說兩個女諜對上了幾句彌勒教暗語,無人證、無物證,兩個女人又死了,毫無憑據地就下旨罷免藩王,恐怕所有的藩王都要如臨大敵以為朝廷故意制造陷阱削藩了。

朝廷大事畢竟比不得江湖漢子一語不合就快意恩仇地廝殺起來。想到這里,楊凌冷靜了下來。自已的城腹比起這班朝中老臣倒底差了些,沒有他們沉得住氣,楊凌問道:「那么此事如何解決?」

李東陽道:「方才我三人面見皇上,已稟明我們地意思,皇上已允了。著下旨責斥寧王,估計不久他地請罪奏折也該上來了,然後再請皇上下旨慰免以安其心,今後令廠衛嚴密注視江西動靜便是。

還有。內廷劉公向皇上進言,欲恢復寧王三衛,皇上未允恢復三衛,但是下旨南昌左衛劃為寧王藩衛,自出了這事後,已飛馬派人去追回聖旨」。

楊凌點了點頭,說道:「三位大學士深思熟慮,實非本官所能及」。

李東陽笑道:「還多虧了大人機警。那彌勒教女匪不知打地什么主意,她們在皇上身邊這么久,如果意欲刺王殺駕……我等聽說時,實是駭出一身冷汗。」

他起身道:「本官聽說山東青州獵戶代朝廷捕捉猛獸,死亡多人,朝廷未恤分文,以至激起民變,有三百多山中獵戶聚眾鬧事。已被衛所鎮肅下去。但本官對此還是放心不下,這就要去戶部、刑部。與兩位尚書商議,准備著有司官員赴青州察問一番,以便盡快平息民憤。楊大人,告辭了」。

焦芳在人前不便顯得和他過於親密,也拱拱手告辭離去。楊廷和起身欲走,想了一想還是蹙眉說道:「大人,本官有一言相勸,大人請勿見怪,皇上畢竟是天下共主,關心武備並沒有錯,可是自封大將軍,整日在京郊演武,炮聲隆隆,聲震京邑,這就不妥了。

幸好皇上這『大將軍』不出京師半步,只在京郊演武,聊可算是皇上戲言,我等還可安撫得住朝中百官,大人……唉!大人是皇上身邊近臣,還當規勸一番才是」。

楊凌與他們看法截然不同,不過楊廷和這話說的委婉,也確是出自一片赤誠,他干脆效仿正德,百官進言,左耳聽右耳冒便是,也不和他當場爭辯,只含笑應了聲是。

楊廷和看他一言,微微搖頭,拱手一嘆,腳步沉重地離去了。

這幾日正德十分迷戀戰火硝煙地沙場征戰,在四大總兵技巧地點化下,正德原來近乎兒戲的指揮技巧jīng進神速。

他發現原來指揮作戰並非只是率軍沖鋒那般簡單,其中大有學問,回來後批完奏折便翻閱兵書,又召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老將前來講解,其如飢似渴、孜孜好學地態度,如果是做太子聽八股時出現過一次,恐怕也會讓李東陽這個太子太傅老懷大慰了。

將三位大學士一一送出門去,楊凌離開客室,轉向正德住處,問道:「臣楊凌參見皇上,不知皇上可曾批完了奏折?」